一、认识活水,读懂水情
钓友们多选择夏秋季节在活水处垂钓,是因为活水处溶氧足、饵料丰,水温上下温差小,更符合底栖性龟类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季节洄游偏爱活水的天性,故活水处鱼的密度相对较大。
但冬春季不宜在活水处选钓点。因活水水体升温慢、降温快、聚热少,活水还能带走鱼体自身温度,而不能给鱼儿安全稳定感,所以低温季节莫选活水。
二、利用活水,兴利除弊
活水垂钓最大优点莫过于窝内溶散在水中的软虚诱饵随水而下,使深远处鱼儿寻味觅食而至,饵料扩散既快且远。而这也恰是活水垂钓的最大缺点:饵料易流失。为此,活水处做窝必须虚实兼备,软硬兼备,相机补窝,保证食物源不中断,才能起到使下游及周围之鱼诱之能来,来之能留,留窝持久,久钓不散的功效。
钓友们常用的酒泡米拌麦麸、拌玉米面、米糠等均适宜用做活水窝饵。用大块豆饼、糠饼、油料饼做窝效果更好,因这些饵料耐水泡,泡掉的少量饵料可随水而下,诱效绵长,省却常补窝之繁和克服易惊鱼的弱点。
三、察水辨色,分清涨落水
涨水断口的原因之一。为此平时多留意枯水期和正常水位的地形地貌,以便涨落水时迅速选准深浅交汇处。除遵循“清找浊、浊找清”,“涨水钓滩,落水钓潭”的原则外,还应根据流变随时调整钓点。
并非涨水都打窝下竿。不尽人意后,立刻换位重新做窝,一天下来少说有四五个,多的有七八个窝点。这种“十面埋伏”“四处出击”的做法不可取;一是饵料耗费量大;二是麻烦,体力消耗大,精力不易集中;三是野外水域本就水阔鱼稀,窝点过多必使所诱之鱼更加分散,不便聚,而钓之。
我认为野外垂钓活水处鱼儿多且大,选主流旁副流的深浅交汇处做两个窝点足已,相隔2——6米,不可太远。一近一远或一深一浅,一窝钓一窝诱,因气温的变化而选用,方便快捷,两窝兼顾。那种多做窝择优而钓的做法恰是缺乏野钓经验,摸不准水情鱼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