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处打窝。
很多人觉得流水的地方打窝也会很快冲走,但是却也是可以打窝的,多用小米甚至更大的颗粒,往你的钓点前方几米洒下窝料,入睡后鱼窝是一条线状的窝 。
酒窝料。
现在最常用的就是用粮食酒泡一些玉米面、小米,甚至大米、小麦都行,粮食的味道和酒味会吸引鲫鱼前来 。
打窝工具。
现在大多数人用的打窝工具都是不同的,有羽毛球形状的笼子,有铲子一样的打窝器,很多人用瓶子就可以做一个打窝器,但是要提醒钓友的是,钓鲫鱼的杆子和线组都经不起比较重的窝料和打窝器,最好是另备一套打窝的杆子和线组。
饵料打窝。
这是一种快捷但是有效的打窝方法,把泡好的小米掺在饵料里面,当吃不完的饵料落下的时候刚好能吸引小鲫鱼去吃,起到了留鱼的作用。
快速钓鲫鱼。
钓鲫鱼其实是要看天气和当地水况的,时候对了一会就能钓很多,时候不对一天鱼也没口,建议在春夏和深秋以前去钓,选择气温骤降的前一天,和气温温和并且细雨蒙蒙的时候去钓鱼,鱼获还是令人满意的 。
最经典的当然是酒泡小米了,效果如果麦穗鱼不是很多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如果小鱼太多那推荐用鱼饲料打窝,虽然发窝慢但不太招小鱼;还有就是诱钓结合,用商品饵钓时可以用勤抛竿来打窝,效果也很好的。
钓鱼打窝技巧谈
钓鱼应该怎样打窝?
在垂钓先期,尤其是休闲钓,特别是钓大的水面,众多钓友都喜欢先打窝。殊不知,钓鱼打窝应该是巧打,打窝不好会
起反作用。打窝前应该观察钓点是否经常有人垂钓,自己准备钓什么样的鱼
,
该怎样打窝。
1
、钓鲢鳙应该打重窝。以粉质不粘连、漂浮性大的、味道浓的物质。例:用家中过期变质霉变的米面,用水调和后加广
谱饵,把广谱饵包内的小包诱鱼剂也加进,再加些白粉,根据水的深度一次打成,或断续打窝。水深
4
米以内,一次成窝,
水深
5
米以上,钓钓打打,打打钓钓。使水的上下层始终保持着诱鱼的漂浮粉末物质。
2
、在经常有人钓的水域,在调饵时先分出一部分未搓揉的饵,加点麝香米,感觉散散的,在钩上包几个略大的团既是找
底又是打窝。开始提竿频率间隔短些,后期就要时间长些,钓鲫鱼提竿节奏多些,钓大鱼就要守,不可频繁提竿。
有鱼的钓点,钓点确定之后,要把空钩钓组抛入钓点,把竿放在支竿架上,然后对准自己的漂打窝,不管是使用什么方式,窝饵一定要打在漂的内
侧,就是漂靠近钓位的一侧,一般
2
米左右深的水,窝饵在水面的落点应该是在漂的内侧一尺左右的距离,水越深窝饵打在水面的落点就要离漂的
距离相对远一点,因为窝饵在落水下沉过程中散落面积会逐渐加大,等到落入水底之后,漂的正下方(就是饵钩的位置)也就有窝饵了,这样打窝
的目的是在
垂钓
时饵钩正好能落在水底窝饵的前沿,使上钩率提高很多。
常用3种窝料制作方法
此方法做出的窝料一般只做一天的量,时间长了会发霉变臭。最好是出发前做好,把料闷上,
到了钓点就基本把水,酒和香味吸收完了,就可以使用了。
这窝料发窝快,诱鱼效果好,
重量轻
,新鲜,携带方便,经济实用。
钓鱼人要能够根据季节的变化,
选择打窝料。
初春和秋末季节窝料要选择味道偏醒或者
浓醒的饵料,夏天高温天气要选择清淡偏香型的窝料。
四:而后就是水质的问题,廋水要偏重醒香型窝料。肥水要偏重清淡偏香型窝
料。
五:人工鱼塘和自然水域要有区别的打窝。人工鱼塘要以原糖喂养颗粒为
主,自然水域的大水面,选择好钓位后,要打重窝,最好能提前一两天打窝为好,而且
能定点定时续窝为佳。
至于很风行的台钓讲究的是诱钓合一,我认为台钓用于竞
技钓是这样的,
不需要打窝而是挂大饵料重复多抛竿子最后形成窝子,
然而对于
野钓
或
者休闲钓我不敢苟同,我的观点是必须打窝;特别是湖库大水面,鱼类觅食的范围广,
密度小,必须事先打窝诱鱼,才能有好的渔获。
很多钓友有时候也很慷慨,到一
个陌生的水域往往都是当天打窝当天钓鱼,而且打窝很重,用窝料十几斤甚至几十斤,
总是因个人工作和生活时间的限制,
而不能守候,
等到鱼诱到窝里时人已经收拾好武器
离开啦,也等于给别人打打窝,让别人有个好鱼获。
六:
其实以上仍然不是我要介绍的打窝重点。
下面就重点介绍一下我多年来形成的
打窝习惯,既我无论到哪里
垂钓
,也无论是人工鱼塘或者湖库自然水域,都要打窝,而
且打窝也与众有不同之处。既:选择好钓位找底后,就在鱼漂的正下方打重窝
(
根据水
情鱼情相对而言)
,然后在重窝的前后左右方向由近及远再零星抛撒点窝料。我的体会
是这样打窝,聚鱼比较快,当然收获也会惊喜的。我遇到过多次这样打窝时,旁边的钓
鱼人觉得很好笑,但是等到我连连提竿中鱼溜鱼时,他们就傻眼了。另外要注意的是打
窝料和钓饵要协调统一。
七:我的体会是钓饵的香型和气味要超过诱饵,最起码相近或者相同。我也在很
多钓鱼场合发现有的钓鱼人用的打窝料和钓饵不能很好的完美的统一,打窝料用的很
好,窝子里聚集很多鱼像开了锅一样。可就是很少钓上来,让钓鱼人甘着急。这就是窝
料和钓饵不能相协调统一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