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如果想要搏大鱼建议使用5.4米到7.2米的鱼竿,因为大鱼的警觉性高,不会轻易溜边觅食,所以长杆子是钓获大鱼的必备利器。选择杆子的时候还要注意重量,因为野钓会遇到小鱼闹窝的情况,如果杆子过沉,换食频率一快,那么就会极其消耗体力。在此也建议钓友们要常备失手绳。但是如果我们野钓时是要钓大体型的草鱼、青鱼时,钓竿的选择上就要力求腰力和韧性了,钓竿的重量可以忽略,因为野钓大鱼时不必过分频繁的抛竿。
野钓:学会这两个技巧,让你轻松判断水里是否有鱼
野钓怎么判断水中有鱼?
一、通过观察水情来判断
水情包括水色、水温和水面的鱼星。水色跟水温这个比较好判断,这里重点说下鱼星,它是鱼儿吃食时嘴里吐出的水泡或是在水底觅食时,触动泥土发出的气泡。鱼种不同,冒出水面的气泡状态和数量多少,也各不相同。假如观察的结果,水面平静如镜,一点反应也没有,死水一潭,可以断定,该水域无鱼或者有也极少。如果水面有气泡出现,则可初步断定该水域中有鱼。
不同鱼种“鱼星”的特点是:
鲫鱼:气泡细小、密集,一次连续多泡,同时上冒,小鲫鱼气泡形若小米;大鲫鱼气泡如同绿豆粒,悠悠上泛,随即很快消失。
鲤鱼:鲤鱼喜欢撅泥寻食,拱动水底污泥产生大小均匀密集的小泡,一连七八个、十多个同时上冒,此起彼伏,呈球形开锅状,常伴有浊水上升。
草鱼:气泡大小不等(但比鲫、鲤鱼的稍大),先冒出几个较大的气泡,尔后是几个较小的气泡,最多时五、六个银白色同等大小的玻璃球儿一般徐徐上泛,随后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在观察鱼星吋,必须把鱼星与“地星”区别开来。所谓“地星”,其表现形式也是冒出水面的气泡,但它是 一种沼气泡,即水底腐殖质受热或被水流搅动上升的气泡。 其特点是个头大小相近,位置固定,间歇时间相近,冒出水面顷刻即逝,不受外界干扰,多大动静照样上冒。辨别方法很简单,扔一块石头或其他什么东两,一试便知。
二、通过观察鱼情来判断
看鱼情首先是看水面是否有鱼浪。鱼较多的水域,总会有鱼儿在水域上层游动, 尤其在风平浪静时,鱼喜欢在水面游弋,打出水花漩涡或掀起浪花,有时可看见鱼儿游近时顶起的波浪或大鱼追逐小鱼时,出现的“V”形水波。
其次是看有否鱼儿起跳。当气温较高或是早晚、雨后时节,常有鱼儿跃出水面的情况,从鱼儿起跳的姿态和击水的声音,大体可以判断出鱼的种类和大小。还有,水中如果出现闪光,也表明鱼儿正在觅食。
再就是看水草处的动态。如果水面有残茎碎屑或苇叶剩下了半截儿,说明水中鱼多而且个体较大。还可以听声音,听水草处有没有鱼咬食发出的声音或者大鱼追捕小鱼的“扑腾”声。此外,如果水面上有鱼儿拉下的绿色粪便漂浮,也可断定水中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