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野钓爱好者的钓鱼历史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初学在计斤养鱼塘垂钓,随着钓技的提高钓获量大增;在计斤塘钓不起后便转移到计时养鱼塘(我们称为赌塘)垂钓,在赌塘钓鱼不但要与狡猾的鱼“奋斗”更重要的是要与赌塘老板“奋斗”,于是在饵料上狠下工夫,在赌塘长期打赌后渐渐的对饵料的配制就基本能掌握;一旦有机会到水库垂钓后便体会到了钓鱼的真正乐趣所在,从此不到养鱼塘钓鱼了。大凡经历过这一过程的人不会对饵料的配制感到神秘。
“一方水养一方鱼”,中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钓法上都有差异就更不要说饵料了。很多钓友对饵料配制很感兴趣,看到别人收获颇丰便觉得别人的饵料特别,请教“高手”而“高手”告之后的配方到手却不灵验,便认为“高手”保守,久而久之对饵料越发感到神秘。其实在水库钓鱼饵料种类繁多并不神秘!
水库钓鱼的饵料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类”,水库用什么喂鱼就钓什么,水库中有网箱就用颗粒饲料做饵,如果水库既不喂养又无网箱就用水库四周的农作物的果实为钓饵,特别不要忘了水库边的昆虫是上佳的饵料。这是因为鱼类是有口癖的,而鱼类的口癖是可以培养的,这就是“自然类”饵料既简单又管用的原因所在。
二类是“人工合成类”,包括商品饵在内的经人工配制的饵料。这类饵料要根据鱼类的生长需求,觅食习惯来配制。一般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水库的鱼情、水情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水库钓鱼的饵料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是大同小异。
饵料的配制应遵从无毒、无污染、不恶心的原则,对饵料有“形、味、色”三个方面的要求。所谓“形”是指饵料一定要作到松、散、软,这一点非常重要,商品饵中的添加剂如大麦粉、甘薯粉等都是为“形”的要求而添加的。松、散、软要恰当,以饵料到底2--3分钟可化开为最好。有的钓友对这样的饵料感到操作起来有困难,挂不上钩;嫌换饵频繁太麻烦而在饵料中加入过多的粘合剂而使饵料达不到“型”的要求往往上鱼率降低。如果“形”的要求达不到那麽对“味”的追求意义就不大了!
饵料的“味”有“香、腥、膻、臭”四大类,由于饵料的“味”要”具体水库具体分析”而在一般的场合“说不请”,更由于市场的原因而过度的渲染,也使不少的钓友对其产生了神秘感,有关饵料的秘方充斥于各类钓鱼书籍、杂志、网站,其实有误导之嫌。实际上饵料的“味”关键在把握一个“度”,只要味型的选择、浓度作到恰倒好处一定就是好饵料,当然这要靠你自己去学习、实践,经过探索你一定能找到你所钓水库不同季节的上佳饵料。当你一旦破除了饵料的神秘感那你一定就跨入了“高手”的行列!
“色”在饵料制作中也有作用,例如竞技台钓在水色较深、水质混沌、能见度底的水域或阴天、傍晚垂钓时要在饵料中加入“白粉”以便鱼儿寻觅,在可能的情况下饵料颜色尽可能作到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