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就现代工业科技的观点而言,也许有人会认为制作钓竿并非是一项高技术与高精度的产业,似乎不存在人们所想象的傲人之处,如果相较于高尔夫球杆的制作工序来看,钓竿是着重于单向拉力的考量的,在卷制技术层面看似比较单纯,而高尔夫球杆则需要顾及杆身扭力,使得卷制工艺较为繁复。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二者使用途径迥异,故夏虫不可语冰,高尔夫球杆将小白球击出后,基本上球杆就完成了任务,游戏也定局了,而钓竿得随时承担不同的任务,比如在将饵抛出的那一刻,恰好是进入游戏的重点。
假如只是将鱼竿界定为获取鱼获的简单功用,那么人们会在选购鱼竿时以价格作为首要考量,再去关注其他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透过各种渠道咨询,也许在收集了一大堆意见后,结果仍是以自己能够接受的价格购买钓竿,只要能上鱼不断竿,也就这么使用下去。为什么钓鱼竿在市场上的价格,会存在那么明显的差距?我们若是就最基本的层面来看待钓竿的价值,将它们竿身上的专业制作(know how)工序都各自除去的话,那即便是价格高的钓竿,抑或是普通钓竿,其所剩下的物资价值可能就都相差无几。因为,这所谓的“物资价值”并不具备隐藏在钓竿里的特性(灵魂)。
构建一把路亚竿,基本上是以裸竿为主体,再配置上导线环、轮座和握把,这些都是能看得见的部分,我们不妨称之为硬件;而经过组合生成的强度级别(power)、反发力(backbone)、调性(action)等因素,我们称之为软件部分。这其中的重点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知识与设计能力,加上不断的实际测试,才能取得硬件和软件的最佳平衡,况且越是优质的配件,越需要丰富的知识和优良的设计理念,否则再好的材料也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果。一把钓竿的诞生和质量的好坏,往往是由看似简单而生产过程又十分繁复的裸竿开始的。从钓竿的工具性角度而言,其所具备的内涵价值(软体)远超过它的外观(硬体)。因此,我们不妨绕开价格、调性、外观等在市场交易中的老话题,试着换个角度,先了解钓竿的物理性质,以及竿身运动原理,这样我们就会比较容易明白钓竿的实质意义,并解开钓鱼竿价值和价格的迷思。
钓竿的物理性质和运动原理,虽说大多是些简单易懂的道理,然而却与钓竿的实际用途息息相关。比如,抛投时若不是透过肢体、肌肉的运作,赋予驱使竿身运动的能力,饵体就不具备飞行的动力源;同样的抛投及控饵的方式,若是使用不同弹性的竿子,肯定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与竿先运动节奏有关,就是一般竿身所标识的Action这个名词;另外,在搏大鱼的紧张刺激过程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与鱼对峙的力道,过些时候鱼就失去了对抗的能力,这就是竿身的弹性作用在搏鱼过程中所发挥出的效能,能够巧妙地化解掉鱼儿狂烈的拼劲。竿身承受外力拖拽的能力(power),受力后产生对应的反拨力,俗称竿身腰力(backbone)。透过诸如此类的相关知识,多少能帮助大家领略钓竿各功能的来龙去脉,而当我们更加了解手上的钓竿之后,到底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弹性
弹性是竿身受力运动所产生出的物理现象。关于弹性,有人可能会说:“木棍、竹竿也都是有弹性的。”木棍、竹竿确实具有某种程度的弹性,但即便是同类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长成后也会出现弹性上的差异,况且,这都是植物与生俱来的弹性,与钓竿那种人为塑造的弹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种卷制竿身的纤维编织材料,在选材加工制作前,大抵上就已经被设定了质量和用途,不同类型和级数的碳布,肯定具备不同的条件,制竿设计师选取合适的碳布,才能设计出各款钓竿的使用功能。
竿身弹性,是由人为塑造而来的钓竿个性,也就是竿身受力后所表现出的弯曲现象,并对应以同样的力道使竿身一直摆动到恢复原状。如此简单地说明弹性,也许会让大家误以为只是单纯的摆动。事实上,弹性是随时与竿身保持紧密互动的,并左右着钓竿的运动规律,这是钓竿功能和用途所具备的条件,而划分出功能和质量的级数,是玩家选择和评估的参考值。
弹性物理性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显示钓竿弹性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让它受力弯曲,它所受到的外力强度与弯曲的程度成正比,这在物理学定义为作用力。与此同时,竿身也会产生出一股反方向的作用力,而且是同样强度的抗阻力(反作用力),这情况就像是发力拉开弹簧,越是想要将它拉开些,就得花上更多的力气,也越能感觉出回缩力随之变大。这两股相生相应的对立力量,在竿身运动过程中还会衍生出反拨力和恢复力,如何将这些力在竿身上取得平衡,就成为设计专用钓竿不可或缺的要项,当然,还得考虑到与其他配件取得协调,比如导线环的合理配置。
竿身上反拨力和恢复力所产生的作用,就是所谓的弹性强度和速率。在竿身受力弯曲的同时,容纳能量形成的能力(反拨力),例如抛投拟饵或搏鱼的力道,在竿身受力中止或减弱或消失的时候,竿身自然就会出现反弹现象,随之而来的是消耗反拨力的力量,这股因储蓄能量而产生的恢复力,趋使竿子向原状恢复的能量,形成两股互相对应的正比能力。换句话讲,等于是竿身得到多强的反拨力,自然就会对应产生相等的恢复力。搏鱼时,鱼用了多少牵动钓竿的力气(作用力),相对地,就会承受同样强度的反作用力,进而起到直接消耗掉鱼儿体能的作用。
反拨力与恢复力
恢复力是一种负功性质的力,在竿身上的作用效果是使竿体回到平衡位置,所以竿身弹性其实就是反拨力和恢复力的合成体。讨论反拨力和恢复力的意义,是这两股相互抵触的力量从竿身弯曲到恢复原状的过程,所显示的是弹性质量(强度、速率、动态等),这肯定与抛投、控饵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直接关系。比如,在准备抛投时所做的挥竿动作,不就是透过肢体与钓竿的运动,让竿身载重而受力弯曲,使反拨力增强化为被抛投物体的动能,以握竿的手来感觉反拨力的能量,运用为各种抛投目的之参考值。所以,竿身弹性(action)不同的钓竿,即便都处于同样的受力条件,在抛投、控饵、刺鱼、搏鱼的时候,也会显现出各式各样的结果。
竿身弹性速率越慢,回弹慢启动初速度也越小,传输给拟饵飞行的动能,同样也较慢,这使得拟饵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也随之受限;弹性速率越快,竿先反复振动次数越少,相对的传输动能较快,加速度也同时跟着变大,加速度跟启动速度成正比,加速度越大的情况下,拟饵飞行的速度就会更快,从而得到更远的飞行距离,此外在控饵过程中,拟饵的反应动作也较为及时。例如,胖子竿(crank rod)的特性就是竿身受力后完全弯曲较缓,将能量储存到竿身的速度也较慢,当受力不存在时,所出现的反弹能力也就相对较缓,从而契合以胖子(crank bait)来作钓的条件。
结语
弹性在竿身上始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提供投送拟饵所需的动能,还要赋予操控拟饵的适当力道。扬竿刺鱼时,路亚竿需要提供能够使钩尖刺穿鱼嘴的力量;遛鱼时,路亚竿又要在竿尖和鱼嘴之间维持钓线张力,既让鱼钩牢牢地附着在鱼嘴上,又消耗掉大鱼继续拼搏的体能,巧妙地化解断线跑鱼的危机。就是作用力的形成与转换,让我们享受到更多的垂钓乐趣。若要将拟饵抛得远、抛得准,除了具备正确的抛投姿势和技巧之外,钓竿质量也同样是个重要的角色。在下一期文章中,我们将从抛投的角度继续与广大读者探讨关于钓竿弹性的更深层的意义及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