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垂钓对象鱼的守钓钓组配置与运用


2018-07-07 20:04:43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海钓技巧

在船钓钓法中,“守钓”是适用钓场和鱼种最多的一种钓法,而“守钓”钓组又是各类钓法中种类最多,变化最多的一种。本篇就“守钓”钓组进行全面分析

一、鲈鱼钓组

鲈鱼是青岛海域可垂钓鱼种中数量最大、分布面最广、垂钓期最长的鱼种,位居青岛海钓“三大家鱼”之首。鲈鱼有两大特点:(1)掠食性强,索饵为吞食,吃口异常生猛;(2)泳层随季节、气温、天气、潮汐、海流的变化较大,可从海钓直到表层。因此,在钓组设置上,应做到:(1)不可太“娇贵”,钩要大,线要粗,既要防止断线乱线,又要防止鱼把钩子吞入肚中,给摘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万不可一个钓组钓到底,当潮汐等诸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钓组,尤其是钓棚,应适时做出调整。

 

目前,最常用的船钓“守钓”钓组有三种:

1)“一底一浮”钓组,即一般钩子设在铅坠附近,一把钩子设在铅坠上方1米左右处,架子线长1米,子线长0.8米左右,这是最常用钓组。这种钓组的缺陷是,当有底层小鱼存在时,底钩常被其频繁骚扰,竿尖信号很乱;

2)“双浮钩”钓组,架子线长1.6米,一把钩设在铅坠上方0.3-0.8米处,一把钩设在铅坠上方1.2-1.6米处,子线均长0.8米。当鱼“起浮”时用该钓组,常可有“一箭双雕”之获;

3)“单钩钓组”,架子线长0.5米,钩子设在铅坠上方0.3-0.5米处,子线长0.8-1.2米,当海流太强,鱼“下潜”时,使用该钓组。

上述三种钓组中,架子线均为5-10号,子线5-12号,最好是无色透明碳素线。当海流太弱时,可在钩把处加一个小型浮球,把钩浮起来。当光线太暗或水太浑时,可在钩把处穿1-2粒荧光珠,或亮片,以起引鱼咬钩的作用。

钓鲈船竿一般不超过2.4米,故架子线的长度也被限制在1.6米以内,再长就要影响抛竿和取鱼。但有时鱼的泳层会高出这个限度,这时,尽可能提高钓棚的办法是减短子线。不少钓友担心子线太短会影响鱼儿咬钩,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笔者曾多次用超短子线(0.2米)与他人的长子线(0.8米以上)进行PK,结果,大获全胜,有一次钓获尾重2-7斤的鲈鱼、梭鱼近百斤。

二、黑鮶和六线鱼钓组

黑鮶的数量为青岛海域可垂钓鱼种中位列前三,同样是一种掠食性较强的鱼种。但其泳层,随外部因素影响变化幅度较小,因其猎食时多以礁石为掩护,所以多数情况下,其泳层在0.5米以内。

黑鮶的钓组基本上是一个模式:下钩在紧靠铅坠的上方,上钩在铅坠上方0.3-0.5米处。子线长0.2-0.4米,以5号透明碳素线为好,碳素线的特点:一是硬,不易乱线;二是特别耐磨。较大型黑鮶多栖息于水深30米以上光线幽暗的环境。因此,在钩把处加几粒荧光珠或荧光软虫段,以利引鱼。铅坠喷涂荧光漆也会起到相同的效果。黑鮶极“好色”,特别喜欢白色的钓饵,钩子最好也使用银色的。

六线鱼属小口鱼,尽管也是食肉性,但掠食性相对较差,索饵时不像鲈鱼、黑鮶那么肆无忌惮,常是瞻前顾后,量口而入,十分谨慎。六线鱼常与黑鮶共生一个海域,因此,通常共用一个钓组,两者兼钓。但,当底钩以六线鱼为主攻对象时,钩子最好换成上黑色的,而且不能太大,子线也应稍细一些。

 

三、黄姑鱼钓组

黄姑鱼只是春、秋两季中的一段时间里,在青岛某些海域停留,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更显其弥足珍贵。皇姑鱼也属食肉性强略食性鱼种,嘴大齿利,喜近底索饵,一般不会超过0.5米。有集群掠食的习惯,一发现“猎物”便蜂拥而上,咬钩表现是“疯抢”。因此,钓黄姑一要“低”,即钩低;二要“快”,即动作快。

最常用“一线两钩钓组”,架子线长0.5米,子线设在离底0.1-0.3米处,长1-1.5米,一线绑两把钩,线头一把,离线头15公分处一把,第二把子线长5公分左右。这样在上鱼高潮时,会增加上双尾的机会。为防止鱼将钩子吞入,钩子要号大、把长、色亮。子线用5-7号透明碳素线。

四、鲷科鱼种钓组

青岛海域最常见的鲷科鱼种有黑鲷、真鲷两种。这两种鱼虽个头和口都不算很大,但却十分强悍,游速快,动作敏捷,牙齿尖利而强劲,常以小蟹、海螺等底栖硬壳海洋生物为猎取目标,近底索饵是其一大特点。另外,这类鱼还特别聪明,属于高智商鱼种。当其发现目标后,往往先不急于攻击,先围着打转,看看是否有诈,然后再行动。

因此,鲷科鱼种的钓组一要特别注意隐蔽,子线不仅要有较高的透明度,还得有一定长度。钩子不能太大,也不能用长把钩,要让饵尽可能将其全包起来。

最常用钓组如:架子线长0.5米,子线为5号高透明度碳素线,长1.5米,子线设在铅坠上方5-40公分处。真鲷比黑鲷泳层低,子线一般固定在紧靠铅坠的上方,黑鲷钓组的子线离底30-50公分左右。当海流强度发生变化时,黑鲷的泳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钓组应适时做出调整,海流越大钓棚越低。

五、梭鱼钓组

梭鱼也是青岛海域分布面最广的鱼种之一,尤其是秋末冬初时节,肥头大耳的秋梭会成群结队前赴后继地进入胶州湾等海域,成为季节性主钓鱼种。尽管其貌不扬,但由于个头普遍较大,尾重5-6斤十分常见,上钩后感觉良好,所以深受广大钓友喜爱。

梭鱼虽也喜食肉类,如小虾、沙蚕等,但平素多以低等海藻碎屑为主食,其肚子中的“黑泥”其实就是这类东西的嚼碎后的混合物。梭鱼食性较差,索饵特点是“啃”而不是“吞”。泳层稍高于鲈鱼,随外界因素影响变化也很大,有时在水皮,有时会深潜之海底。

梭鱼钓组的一般模式是“双浮钩”:底钩离铅坠1米,上钩离铅坠1.6米,子线均长0.3-0.4米,为了让钩在海流较弱是能浮起来,通常在钩把处加一个小浮球或软虫段。钓梭鱼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深秋,这时吃口生猛,子线可用的较粗,如5-7号的透明碳素线。钩子也要相应地大些,如丸世18-20号。

及至初冬,水温变得较低时,梭鱼便处于半昏迷状态,此时,开口较小,口吃乏力,这时子线要尽可能细些,如3号碳素线,钩子也要变小,一般不超过丸セ15-18号。梭鱼属于离底觅饵鱼种,因此,不管什么时节,铅坠一定不能太大,掌握在以刚好把钓组压至海底为好。这样,钓饵下沉较慢,留给鱼儿更多的视觉反应时间和截饵的机会。

 

六、石蝶钓组

石蝶属冷水性底栖性鱼种,常见于海洋生物丰富飞深水沙滩。在水温较低(5-15℃)的季节,当其他鱼种游至越冬场越冬后,石鲽便成为季节性主钓鱼种。石蝶个体不大,尾重一般不超过0.5公斤,口也较小,其猎食特点是“潜伏”。石蝶钓组的种类很多,但总的要求就是钩子都必须着底,且需具有较高灵敏度。

常用钓组有以下几种:

1)铅坠前2-4把钩,坠后1把钩,坠前钩子直接绑在架子线上,间距20公分左右,子线长5-10公分,坠后钩子线长20-30公分。这种钓组的特点是隐蔽性好,但重量太轻,容易发飘,故一般在主线和架子线处加一粒小铅坠,以把钓组压住。

2)大致结构和(1)相同,但子线和架子线连接全部用小型钢丝天平。这种钓组的特点是“沉”,架子线和子线较易分开;

3)坠后用一个小型“双臂天平”,天平的两端和中间各绑一把钩,坠前用小型支形钢丝天平绑2-3钩。这种钓组的优点除了较“沉”外,再就是架子线和子线分离的较好,即使抛竿方向和海流方向完全平行也会处于较好的分离状态。

上述3种钓组的架子线5-7号左右,子线3号左右,最好是透明碳素线。钩子建议使用丸セ12-15号上黑钩或チヌ眮打0.8左右,不能太大,大了妨碍鱼吞入。铅坠也不能太大,大了影响钓组灵敏度,一般50-75克即可。

七、带诱鱼笼的钓组

不管是岸上还是船上守钓,都可使用带诱鱼笼的钓组,这种诱鱼笼一般为圆柱形,体积不大,长约5公分,粗3公分左右,顶部有一个可以掀开的带弹簧的小盖,用来装填诱饵用。通常设在铅坠上方10-20公分处,为了防止子线缠在诱鱼笼上,最好在其上方装一个长10-15公分的钢丝单臂天平。带诱鱼笼的钓组的诱鱼效果非常明显,经常可将抛点周围数十米的鱼聚至窝点。但这种钓组不适合海流太强的场合。

海钓影响因素较多,故钓组也决不可望文生义、死搬硬套,垂钓时应根据当时的海情、鱼情、潮汐、海流、天气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设置钓组,见机行事,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原标题:海船垂钓对象鱼的守钓钓组配置与运用)


相关热词搜索:海船 对象

上一篇垂钓宝典:抛竿远投钓鱼时避免损失钓组的应对策略
下一篇垂钓宝典:连尖鱼的习性与海钓技法使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