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摆脱海钓鱼不咬钩的困境。在海上垂钓面对鱼不爱咬钩,有时是一阵时间就打发过去了,有的却是一整天都使钓鱼人处在一无所获的烦恼之中……此时,一个有理智的垂纶者,绝不会拿香烟的吞云吐雾去消磨时光,也不会干脆打道回府毅然“罢钓”,而是想方设法把鱼不爱咬钩的绳扣解开,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打开局面,扭转逆境。
一、号准脉,找到病体的症结。
2006年7月9日,恰好是农历的十四,是当地渔民所说的大活讯子潮。按理,在大潮时海的深水处流水急,鱼群受潮水冲刷,自然要随着生物链向临近岸的海边聚拢,是近海钓鱼的好日子。本地的气象台又报有偏南风4——5级,想必执着海钓的人是绝对不会放过这钓鱼的大好时光的。
我同另一位钓友就是带着如此的期盼心情,来到了大连市经济开发区大孤山街道办事处近畔的黄海海域,要开开心心地大过钓黄黑鱼的瘾。其实,人们的良好期盼,往往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有时是急急挥竿而起,一无所获而返;有时是歪打正着鱼不是咬钩被钓,而是钩挂鱼体的某个部位被活活拖出水面……除此而外,要么是用观远山、赏近涛来打发时间,要么是靠紧抽香烟,细品水果去消磨光阴。
为了打破不上鱼的僵局,我不得不琢磨鱼不爱咬钩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阵风达5—6级而不是4——5级的东南风刮得“圈”稍一放松蹬的力度,即顺风而去,而且有涌有浪水又较浑。钓谚有:“钓翁钓翁,勿钓东南风。”这显然是鱼不吃钩的病因所在。
二、对症下药。
由于东南风的风力较大,涌起浪高,黑鱼和黄鱼多是躲人岩礁洞里藏身,已顾不得摄食就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鱼开启索饵的口,自是要看钓鱼人用出那一灵丹妙药。平心而论,风向和风力的大小,不是我们所能确定的。但是,在不利的风向和风力下,要独辟蹊径,选择最佳钓点,抛出香饵,诱鱼上钩。于是,在这些大前提下,我边钓边摸索,在钓中解开不上鱼的疑团;在摸索中寻求能钓上鱼之道。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四副药。
第一副是“闷”的功夫药,引蛇出洞,梢动竿动。
对应着礁石密布的海底底质,鱼大多是在不利索食的客观条件下,要进入洞穴里躲避,况且它们依靠自己的特殊感觉能感知变天的到来,提前填饱了肚子。如此一来,要使鱼出洞就饵,必须有美味的勾引,有使其不费力入口的便利因素。因此,我把水寒钓鱼宜慢之道,移植到东南风的条件下来,采取“闷”的办法施钓。实施要领是走好三步棋:
首先,把鲜活的海蛆挂于钩上,沉在海底的礁丛或乱礁石上,便按兵不动,这是走的“闷”棋;
其次,让海蛆在停留的钓点里,尽情地蠕动声张并散发缕缕浓腥味,促成视觉上钩,嗅觉上引,这叫走的“诱”棋;
最后一步棋,那就是要在“诱”的基础上“闷”到火候。假设在同一钓点上钩饵待了5至10个数,竿梢还一无反应,则移动新的钓点。
通常在你默数到“五”时,即要关注竿梢,一旦见竿梢连续点动,马上扬竿得鱼,防止动作慢了鱼拖钩进洞,造成丢钩、损坠和到手之鱼成了飞鸭子的后果。
第二副是点的刺激药,动停互换,逼鱼就范。
要摆脱鱼难钓的困境,选择好的钓点这是使巧妇为有米之炊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而修防波堤时有些大石块滚落进海以及养殖海参的投石区,形成了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洞和缝隙,既是黄黑鱼梦寐以求的“良宅豪府”,更是钓鱼人平常在钓鱼上能有大动作和心跳骤然加快的首选之地。这样的钓点环境,尽管有的是处于深水,有的是处于大潮都退不出来稍浅一点的地段,但在对策上有两个把握。
一是把握钩饵的落点准。要使挂满海蛆的钓钩,准确投向选好的点,尤其是防波堤近距离滚落水中所堆砌的石块,在潮满潮枯时肉眼都能观察到洞的大小,寻洞而钓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处于深水的海参养殖投石区,投准钓点也并不难。找到了洞隙,等于向成功靠近了一大步。
二是把握钩饵提起的幅度高低和放下的时间长短。既给鱼提供咬钩的宽松场合,又不至于贻误提钩时机。
我的实际操作原理,可概括为三短一长。三短是提钩三下距海底的距离要短,不超过10厘米为好,而且每一次提钩时间控制在口数一个数。钩饵击打洞隙三下,动机有二:一则是给鱼以有食物的暗示,另一则是对黑鱼有挑逗的刺激,给后面的一长埋下伏笔。这一长是在连点三下,便紧接着大幅度提钩,起码要离洞隙20——40厘米,钩饵运动期问若有一顿的手感传来,提线得鱼正当时。若是钩线上无有任何反应,重新进行一个三短一长的往复,还无起色则立即换洞,再来个穿旧鞋走旧路另谋新奇。
这种新奇的出现,大多是咬钩狠、个头大的黑鱼,偶尔上钩的六线鱼也是够级别的“大黄鱼棒子”。顿时,使人如同久旱逢甘露。
第三副是“斜”的度量药,见机行事,稳操胜券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有海产品加工厂废水入海口的近岸蹬“圈”钓,涨半潮以后,一般是要从深水转移到这一钓点,争取在涨八分潮和落半潮前,搞一个“堤内损失堤外补”。
这时的钓鱼人,要绝对能做到三个精明:一个是精明在“单刀赴会”。钓组上只拴一把类似“哈雅布萨”的丸世16号钩。钓起鱼来无钩挂之虞忧。另一个是精明在“直捣黄龙府”。海产品加工厂的废水里,不仅含有腥鲜味,还裹带着零星的虾或海红、海蛎子以及扇贝边子等遗弃物,这些水进入海里形成一道黄色的条状带,蹬“圈”随着这一条状带就等于是在跟踪追鱼。再一个是精明在打斜找鱼。“好马配好鞍”。可以说,前两个精明都是为第三个精明配的好鞍。其好马是,钓组在钓点上把握打斜的角度,运行的速度。
钓点选定,我设法让钓竿扯动的主线与海面形成45度夹角,兴许这是鱼吃钩的顺口角度,大体按着这一斜度,考虑到东南风较大和沿岸水浑的客观实际,放慢钩饵在海底拖动的速度,基本上是口数“一、二”缓缓提钩,数到“三”时落下。有鱼咬钩必是在数“一、二”拖提的运行间猛然一顿,紧接着是鱼发力拉弯竿梢,人借力在抖钩中美美地体会强者的自豪感。上钩的鱼几乎没有小于100克的,多数是150克或250克以上的“大黄鱼棒子”或“大紫根子”。不时让钓鱼人在难有鱼咬钩的分分秒秒中,看到了鱼获丰收的光明前景。
第四是探的虚实药,东躲西闪,拨雾见天。
海底滋生着一块又一块大小不等、长短不一的海藻。它们不论是海带或裙带菜,对于海钓中受某一客观条件限制一度钓不到鱼的人来说,是希望的曙光;尤其是对蹬“圈”钓或船筏钓而言,更是至关紧要。在这些海藻底下绝对会“藏龙卧虎”,绝对是大小黄黑鱼的一统天下。因为每一片或宽或长的海藻叶,不仅是小虾和其他浮游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更是黄黑鱼逢饥可美餐、遇险能躲避的天然场所。
赶上这等天,抓住退半潮或枯潮底的潮时,用眼朝下望即可看清海藻的分布情况,把钩饵从生长稀少的海藻空当处探着拖入,于海藻下有提有落或者干脆提2——3回便就地待命,见竿梢点动以及提拉期间手上的动感传至,抖钩竿走线随,拖黄黑鱼顺道走出海藻迷魂阵。
三、深入思考
谋得带有规律的东西。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我从鱼不爱咬钩的尴尬氛围里能逐渐冲杀向鱼开口咬钩的顺境,通过对垂钓全过程的回顾,自我感觉是以下几点可供钓友们借鉴。
第一,面对垂钓的困境,沮丧是无出路的,唯一的办法是寻求打开困境的钥匙。
第二,人在被动的情况下,头脑冷静是一副良药,往往冷静而又缜密的思考,能谋划出与客观实际愈加贴近的对策,也就愈加使自己在把握垂钓主动权上占上风。
第三,钓的是鱼,必然是要琢磨着鱼,在如何能让鱼开口的前提下,摸准鱼的习性,由着鱼的性子来,多在投其所好上下功夫,通常都会拨开云雾见太阳;
第四,条条大路通罗马。旱路不通走水路,只要肯用心去走,就没有走不出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