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大连人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一种菜,那就是鱼。大连人对鱼的热爱已经到了“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鱼”的地步。据统计,大连海洋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其中可供市民食用的经济鱼种有56种。
大连人爱吃鱼,但不一定了解鱼。今天,我们将详细地解读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鱼。
带鱼
侧线在身体中间的
才是“渤海刀”
带鱼俗称刀鱼、鳞刀鱼、白带鱼等。带鱼体显侧扁,延长成带状,尾细长如鞭。体表光滑,鳞退化成表皮银膜,全身是富有光泽的银白色。带鱼主要生活在温热带海区的中、下层,一般栖息于近泥砂泥质水域,水深在60~100米,也常游至深350米甚至更深的水域,产卵时则洄游至浅海水域。喜弱光,有明显日夜垂直分布之习性。具有群游性,以小鱼及甲壳类为食。带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热带海域。我国沿海都有出产。大连沿海捕获的带鱼,都属于黄渤群系,又称北方带鱼。
带鱼肉味鲜美,为我国四大海产鱼之首,是主要经济鱼类。肉质佳,体型大者常分段出售,油炸或腌食,甚或作生鱼片均可。盛渔期在春夏间,也是北部沿岸季节性重要的海钓鱼种。
大连地区黄渤两海海域有两种带鱼,分别是“带鱼”和“小带鱼”。黄海里“带鱼”较多,渤海里“小带鱼”较多。老大连人说的“渤海刀”是对产自渤海湾的带鱼的俗称,就是“小带鱼”。区分时,主要看侧线在身体中间的为“渤海刀”,靠近腹部的则为“带鱼”。不过真正的“渤海刀”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了。从七八年前开始,研究人员在各大水产市场、渔港都很难找到真正的渤海刀。
蓝点马鲛
容易与鲐鱼弄混
蓝点马鲛俗称鲅鱼、巴鱼、蓝点鲅、燕鱼等。体延长,呈纺锤形,侧扁。体背部灰蓝色,体侧灰黑色或白色,腹部银白色。无鳔。
蓝点马鲛属于近海暖温性中上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的大陆架区,有时会出现于岩岸陡坡或舄湖区,甚至河口域。性凶猛,行动敏捷,成群捕食小型如鳀类之鱼。9月前后在大连沿海可用甩钩钓捕。
蓝点马鲛为重要的经济鱼类。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克多、脂肪2.5克,肉坚实味鲜美,营养丰富。但是,鱼肝含鱼油毒、痉挛毒和麻痹毒毒素,鲜食可能会引起中毒,这可能是不少人吃鲅鱼过敏的原因。但是,其肝是提炼鱼肝油的原料。蓝点马鲛是出口品种。一般渔期在3~6月间。
鲐鲅其实是老百姓对鲅鱼和鲐鱼的统称,因为鲅鱼、鲐鱼、鲭鱼都属于鲭科,所以看起来类似,尤其前两者的味道也有类似,所以容易混淆。不过可以从颜色简单地辨别:鲐鱼背部呈青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蓝色斑纹,腹部淡黄色;鲅鱼背侧为黑蓝色,并有许多黑色圆形斑点,腹侧银灰色,腹部为灰白色。
小黄鱼
与大黄鱼
不是同一种类
小黄鱼俗称黄花鱼、花鱼、小黄花、小鲜、大眼等。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它们不属于同种鱼类。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鱼尾柄较短;大黄鱼颌部有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则有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小黄鱼主要栖息于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质水域。厌强光,喜混浊水流,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则下浮至底层。主要以小鱼及虾蟹等甲壳类为食。鳔能发声,在生殖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在鱼群密集时的声音则如水沸声或松涛声。生殖季节在初夏,会群聚洄游至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的近岸浅水域,秋冬则游入较深海域。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主要产地在大连黄渤海、山东、江浙等沿海。
小黄鱼是大连主要经济鱼种。肉质佳,油炸、清蒸、糖醋皆宜。小黄鱼属于较深海域生活的鱼类,目前养殖技术尚未成功,所以都为野生的,因为深海鱼腹内压力大,一旦上升海面位置就会毙命,所以市面上看不到活的小黄鱼,近年来由于过渡捕捞而产量有日益减少之趋势。
高眼鲽
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高眼鲽俗称高眼、长脖、偏口、比目、扁鱼。高眼鲽的两眼位于头部右侧,偶有逆位个体。体长卵圆形,侧扁,尾柄狭长。
高眼鲽属于近海冷温性底层鱼类。冬季栖息于水深60~80米的水域,有的在180~270米深度可见。翌年春末夏初向浅海移动。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生殖期,之后散布于30~60米的海域索饵。黄海北部为主要的产卵场,辽东湾南部也有生殖鱼群分布。我国主要产于黄海、渤海,东海少见。以海洋岛渔场,石岛渔场和辽东湾渔场产量较多。长海县盛渔期为9~10月份,产量颇丰。食性广,以小型鱼类为主要饵料,次为虾类、头足类、棘皮动物和多毛类等。
高眼鲽属于冷水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且小刺少,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食用。近期,市面可见进口高价鲽鱼,与高眼鲽都是同一种类。高眼鲽是黄渤海鲆鲽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辽宁沿海产量曾达2000多吨。近几年产量急剧下降,为此,应加强资源保护、禁捕幼鱼。
牙鲆
自然资源下降
开始养殖
牙鲆俗称牙片、偏口、比目鱼。比目鱼是老百姓对眼睛在同一侧的鱼类叫法,因为鲆与鲽的眼睛都在左或右的同一侧,所以老百姓就统称比目鱼。偏口也是同样道理。牙鲆两眼位于头部左侧。
牙鲆是冷温性底层鱼类。喜栖沙泥底质海区,一般白天卧伏于海底,少活动,夜间游动觅食。性凶猛,食物种类很广,以鱼类为主要饵料,次为虾类、蟹类、等。主要分布辽宁沿海及我国沿海。
牙鲆是名贵经济鱼类,又是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之一,在我国的渔业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个体硕大、肉质细嫩鲜美,是做生鱼片的上等材料,市场十分广阔,经济价值很高。盛渔期为五六月份。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造成自然资源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供需矛盾,促使人们走向养殖道路,在养殖鱼类中仅次于真鲷与石斑鱼,是较有前途的养殖品种。
许氏平鲉
刺伤后
会出现红肿剧痛
许氏平鲉俗称黑鱼、刺毛、黑鮶等。许氏平鲉体延长,侧扁,头大,眼上侧位,稍大,突出。体背部黑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
许氏平鲉属于冷温性近海底层鱼类。喜欢栖息于岩礁地带泥沙质海底。无远距离洄游习性,小个体多分布沿岸,大个体常栖息于水深、水流较急处。以小型鱼类、甲壳类和等足类为食。鳍棘有毒腺,如被其刺伤,创口会出现红肿、剧痛症状。
许氏平鲉肉质鲜美,在山东沿海有黑石斑的美誉,在海外如日本、韩国的鲜活鱼市场上广受欢迎。多为钓钩所捕,大个体钩获不多,须龙网多捕小个体,拖网有时能捕到体长400毫米、体重2千克以上的大个体。目前,许氏平鲉资源已达充分开发的程度,是发展近海增殖和人工养殖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