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鱼啊,又大又圆,以前从来没见过呢 !”1月8日凌晨,即墨鳌山卫渔民在黄海海域捕回一条怪鱼,这条鱼呈圆盘状,体长半米、重40斤,身上遍布白色的圆斑,很多老渔民也不认识。据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专家辨认,这是月鱼,多见于南方海域,黄海海域此前从未有过发现或打捞的记载。
老渔民都不认识这怪鱼
大鱼跟随凌晨回来的渔船上岸后,被商贩在一堆鱼里发现,随后被运到市区伊春路农贸市场。在市场一家海鲜摊位前,记者见到了那条“怪鱼”,它被摆在最靠前的位置,跟一筐小鲳鱼放在一起,身子呈饼状,又大又圆,上半身为浅蓝色,下半身呈浅红色,周身点缀着白色斑点,大鱼的口、鳍和尾巴呈红色,胸鳍、腹鳍细长。摊主石东磊把大鱼放到秤上一称,重40斤。“我想跟其他鱼一块论斤买,人家渔民不干,最后要了我800块钱。”
“你看这鱼多新鲜。”一边说着,石东磊掀开大鱼的鳃,用手拍拍鱼身感觉很有弹性,大鱼腹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直径5厘米的深色圆坑,石东磊分析,这可能是在深海里被章鱼的触手吸住,或者被其他海洋生物吸在身体上造成的外伤。
大鱼上摊后,立刻成了市场的明星,大伙围着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出鱼的名字。“放下像多宝鱼,拎起来像大鲳鱼。”市民张先生拎着菜篮端详了半天,还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还有的市民猜测是石斑鱼。摊主石东磊说,他从事海鲜生意十多年了,但这种鱼还是头一次见,“不光我说不上来,码头上的老渔民也不认识,我收鱼的时候问了一圈,没有一个知道的。”
我国台湾地区比较多见
8日下午,记者拿着大鱼的照片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刘静研究员辨认,最终确认是月鱼,英文名moonfish,直译过来就是月亮鱼,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型呈圆盘状,形似月亮,故得此名。月鱼体色越接近背部越呈深青色,接近腹部呈淡红色,全身有白色斑点,鳍和口的前端为鲜明的红色。
资料显示,月鱼多见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到温带区域,我国见于台湾地区周边海域,多活动于120米~300米的水层,常吃虾、乌贼和水母等。月鱼游泳速度快,而且方式很特殊,只是凭借又长又厚的胸鳍上下摆动来完成推进,就像划桨一样。
“台湾地区有过捕捞的记载,大陆地区关于月鱼的记载和研究都不太多。”刘静坦言,这也是她第一次见到月鱼的实物图片,即墨渔民捕到的这条月鱼很有价值,此前发现月鱼的最北纬度海域就是东海,这次在黄海海域捕捞应该是首次,对海洋生物分布的研究又增添了很好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