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技场上经常会发生这样一个现象:当一场比赛结束后,没钓好的人问那些钓得好的人。用的是什么味型的饵,再一个就该问到线组了,可想而知线组在比赛中的重要性。线又是线组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好用线技巧显然十分重要。
问:钓鱼人都知道,传统钓的线组和悬坠钓线组有着很大区别。那么在悬坠钓时,我们在搭配线组时,主线和子线应该遵循哪些用线的基本规律?
答:常用悬坠钓组的钓线分为主线和子线两部分。主线是指铅坠以上的钓线,又因其存在着入水与不入水部分的区别,有水线与风线之分。子线所指是铅坠以下直接绑扎钓钩的那部分钓线,它是并列的两根,一短一长使钓钩呈现一高一低的组合形式。它在水中的状态与传统钓组不同,可以随钓法的变化而变化;或并列悬垂水中,或前后跨腿支开,或一直一曲,或两子线并曲。正常情况下,主线要硬一些,线径也相对粗一点。这是因为表面经过了镀膜处理,目的是增强切水性和耐磨性。何谓切水性?就是钓线从纵向切入水体的性能,对钓组来说主要是入水快、抗水流、不易造成弯曲等。子线因钓法不同有两种要求,一是拉饵钓浮:钓半水要求它直,不妨稍硬一点;二是拉饵钓底:钩在水中的行程长,两钩触底前要有一定摆幅生成钓饵的动态效果,沉底后又因鱼情不同产生漂尖的迟钝和灵敏反应,或曲或直关系甚大,是否柔软而有强度很重要。
问:鱼线在实际垂钓中,它的自身特性在使用中都有哪些特征,和钓鱼有什么直接关系?
答:凡是鱼线都有延伸率。在一定负荷下,尼龙丝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延展效果。如果主线的延伸率高了,钓大鱼越钓越长,则两子线在水底的弯曲随之增加,鱼讯反应延误了,漂尖由钓灵敏变成钓迟钝。所以,选择主线要选低延伸率的。相反,子线延伸率较大就不是坏事。子线的线径比较细,又短,当鱼的挣扎力传到主线和钓竿后,子线的延伸性就成为韧性,缺点变成优点。许多人用极细子线的线组钓上大鱼,归功于钓线强度,其实是误解了钓线性能,把韧的特点当成强度了。延伸率有一个致命伤,就是延展后的钓线容易卷曲,在超负荷发挥一次后续钓一条小的鱼,子线就断了。DIAOYU123.COM
凡是鱼线都有吸水性。有时候钓着钓着,浮漂从3目变成了2目半,这沉下的半目就是钓组吸水造成的,当然也包括钓线吸水在内。但钓线吸水并不都是坏事,尼龙钓线因分子结构不同,在吸水率上有很大差异。当我们抛出钓线,有的会久久浮在水面上,不压下竿尖,钓线不能下沉;有的钓线只要抛钩后稍稍往后一带,就自然下沉了,所以对钓线吸水要一分为二,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性。
鱼线有记忆性。弯曲后即使拉直了也会留下痕迹,有些超柔软的子钱还会形成螺旋状,挂饵后垂直,失去饵重即恢复卷曲。
抗弯和抗卷曲是钓线的重要性能之一。一般来说,硬的钓线不容易卷曲,柔软和有延伸性的钓线都难免卷曲和生成记忆效果,应根据钓线特性区分主线、子线。在竞技钓鱼中,已普遍认同钓线趋细,但在选择钓线时不要被包装盒上的规格说明所迷惑,以0.4号钓线为例,有的标明线径0.105毫米用游标卡尺一量就不对了,同样的0.4号钓线,品牌不同,线径误差悬殊很大。
问:通常在什么时候子线要用得硬些,什么情况下要用软子线?子线在下沉的过程中,软硬子线和下摆幅度有关系吗?
答:子线越细抗弯性越差,越软越容易弯曲,还会绞在一起成麻花状。有的子线韧性不错,但刮鱼脱钩就不行了,一刮就打弯。选择子线要综合考虑钓法、上鱼速度和气温等因素,若是直接飞鱼上岸,可以用软而有韧劲的;上鱼速度达到一小时七八十尾,不妨选择硬一点的;冬天和钓猾口鱼应该是越细越软越好。许多人以细和软作为选择子线的标准,但却忽视了钓组的运动状态和鱼情。线软摆幅差,当坠先于两饵下行到浮漂垂直位置时,受浮漂浮力的牵制,铅坠下行速度减缓而两饵沉速不减,会造成子线落在铅坠上,导致钓目失准。若子线较硬,则受阻于铅坠时会一滑而过。鱼类在水中生活,有突袭动态饵的天性,让两饵在触底前呈现动态可以争取更多的咬钩机会。子线太软,从理论上说可以随铅坠的摆动而有一定摆幅,但钓组作钓灵敏时,下钩触底会受水底摩擦力的影响而失去摆幅。子线硬一点,虽然同样受阻于水底摩擦力,但超出上钩长度的那段子线不会立即下垂水底,在上钩摆幅的带动下仍会随坠的摆动惯性继续运动。从钓底时鱼吸饵的情况来看,软子线上钩中鱼的概率高于下钩;硬子线则上下两钩都中鱼,下钩中鱼的比较软子线要高得多。钓浮、钓半水,子线硬一点摆幅更大,若是拉饵钓浮,子线软硬就更要重视。
问:现在竞技比赛用子线很长,有的都在40厘米以上。是不是子线越长就越好呢?配子线的长度以什么为依据?
答:子线长度在悬坠钓法刚刚传入的时候,通称“长脑线”,从20余厘米到30厘米,感觉是长比短优,理由是长了摆幅大。但竞技钓鱼的实践否定了这一点,长是有限度的,并非是越长越好。确定子线长度的通则是:鱼从小到大,子线由短到长。鱼小,子线可以短一点,10—12厘米左右就可以了。鱼大,子线适当长些,从20~30厘米,应视鱼的食相而定。子线的长短还与它的软硬有关。子线太软,大鱼游过来,其产生的水流水压变化就会引起线晃动,浮漂出现细微信号,判断是小鱼,错了!是大鱼,有信号并不代表饵已入口。一段时间内鱼咬钩很快,钩下去就有鱼咬,.在高密度鱼情中抢速度,子线不妨短些,短了可以避免一些模棱两可的信号,两饵迅速到位有益于获得鱼讯规律。另外,扬竿后抓线脱鱼是短子线优于长子线,短,抓得准,脱钩快;反之,抓不准,鱼带着子线蹦跳,如果突然脱钩了,还会造成子线缠绕。钓大鱼、糗鱼或钓咬钩频率不高的鱼,子线宜长,以动态和摆幅产生争饵效应。如果是钓快鱼,子线过长则影响钩饵下沉速度,会出现“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