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失温
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始终潜伏于你身边,一年四季任何地点都有可能遇到,杀人于无形之中,它就是失温。死于失温说的通俗点就是冻死,具体点就是由于体温过低造成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个体死亡。理论上来说只要吃的饱穿的暖就可以避免,但具体到山野环境中确实危险至极。
导致失温的具体因素一般有下面几个:外界的恶劣天气、缺乏适当的保暖措施以及体能的严重衰竭。如果碰上三要素中的1条,那么你要谨慎行事,碰上2条,你得准备应急措施,如果3条都碰上了,就考虑后事吧。
天气,秋冬季登山遇风雪的几率很大,夺走你体温的不光是外界的低温,大风也会加速体温的流失,因此通常有环境温度和体感温度两个概念,后者表示在风力、日照、湿度等多重作用下的的体表感受温度,简单表示为体感温度=气温-4*(每秒风速(m/sec))^1/2).我曾经有在雪地中热的穿衬衣的经历,也有过在同样地点夏季穿上所有衣服仍然寒冷的感觉,这些都可以用体感温度来解释。因此,户外服装通常需要强调良好的防风性。如果由于风雪的缘故被困,寻找适当的地形地物阻挡风雪或者搭建帐篷是首要考虑的,如果没有合适的地形可以避风或搭建帐篷,比如是在倾斜的山坡上,那么可以就地使用包括帐篷外帐、雨披、防潮垫、睡袋、背包、塑料布等等手头一切可供利用的东西构建临时的掩蔽空间,哪怕是一古脑的包在身上,也可以最大可能减缓热量的散失,当年如果华峥嵘没有丢掉他的装备去找路,那么也是很有可能利用它们逃脱厄运的,不至于风雪中失温而死。
保暖,对山野来说保暖绝不是多穿几件衣服这么简单,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在高山上由于失温而冻伤甚至死亡的事例也屡见不鲜。首先必须避免“湿身”,穿着透湿的衣服,在一定风力的作用下,体感温度甚至可以低到0度以下,1997年4月一对情侣遇雨后躲于太白北坡的文公庙,夜间男友被冻死,就是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无法生火取暖,也没有干衣服可换酿成悲剧。类似的情况我也碰到过很多次,如果买不起昂贵的正品冲锋衣,那么各种雨衣、雨披甚至塑料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替,但代价是行走时的不舒适和憋闷,内部会凝水甚至结冰。内衣最好是排汗的功能性材料,否则里面汗湿的感觉和外面淋湿一样不好受。但如果是在过河或溯溪等原因中还是湿了身,那么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不停的行走或运动,大量进食以补充热量,进入营地后迅速换上干衣服或钻进睡袋,个人最惨的一次是晚秋上山误判天气,没带雨具导致全身湿透,只能靠着口袋里的大白兔和牛肉干的热量,几乎连续不停顿的行走九小时,坚持到了雪地中的营地,如果中途坐下太久,那有可能再也起不来。如果遇到最不幸的情况,连干衣服或睡袋也没有,那么脱掉湿衣服,抱紧你的同伴相互用体温取暖也没什么可害羞的,在红水河那次我和王炼就是这样度过难关,尽管回头想想心理上的确难以接受。既然说到保暖就不能不说说“火”,野外的夜晚没有什么比围着火堆喝杯热茶更让人振奋的了,对于几乎没有什么装备的山民来说,生火几乎是野外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非常强调经验和技巧性,反正直到今天我也没能学会如何象他们那样用几根火柴就点着一堆湿木头,如果有带气炉或喷枪,那么还比较好办,如果没有的话,林间的松果和桦树皮等都是富含油脂的易燃品,也可以带一点固体酒精,报纸,蜡烛,或浸透煤油的木屑等方便引火,好带也好用。引火的工具最好的还是火柴和一次性打火机,当然要千万注意多带一两个备用并做好防潮措施,至于ZIPPO这样的玩意,还是免了吧。点着以后,注意柴火的架放方式,如果需要长时间无人看守的“过夜火”,办法是将大木头整齐排列码放在火堆正上方只留很小的空隙,这样通常第二天早上还能看见一点微弱的炭火。采药的山民没有帐篷和睡袋,基本上都是这样蜷缩在“过夜火”边睡觉的。不提倡出于娱乐目的的篝火,另外注意千万让篝火远离易燃的帐篷和秋冬季的森林。
图 198 营地中的篝火
4、洪水
个人每逢夏季出行,做计划时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山洪或涨水,欺山莫欺水,山洪的摧毁力是极其惊人的,冲毁公路,引发泥石流冲毁村庄的场面屡见不鲜,2002年、2003年夏季秦岭的两场大雨引发山洪均造成上百人死亡,甚至冲垮了陇海线上的灞河铁路桥,灾后场面触目惊心。即使雨后没有形成山洪,河谷中涨水带来的后果也常常难以收拾,进去容易出来难,被水断了退路堵在中间的滋味可不好受。
对于夏季山区旅行来说,在制定计划时,首先尽量注意天气情况,在已经或即将有雨的情况下进行溯溪是非常不明智的,另外尽量缩短在山谷中停留的时间,一旦有雨,涨水的速度可是非常之快的。夏季扎营不要太靠近河边这该是常识,但在选择高处扎营的同时注意考虑好退路也是必要的,免得出现水围城的场面。通常越是宽阔平静的河谷越是蕴藏危险,上游来水时,水流汇聚的速度极快,但河谷越往上,河道越窄,涨水的速度和可能性反倒越小,也就不用太过担心。
天气预报是个好参考,但是山区天气变化莫测,根据线路情况,只要有溯溪或过河的路程,做好万不得已时强渡或留守的思想准备是必须的。首先谈谈过河,如果河并不太宽,如果带有砍刀,临时砍倒小树横过河面是个解决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这样干),倒不是让你从上面走过去,而是让你过河时能有有力的“栏杆”可供着力,但通常阻挡你的河流都比较宽,架桥就不太现实,那么你就得先选好合适的“渡口”,通常水较混处流速高,水较清处流速缓,适宜渡河,另外注意渡口到河对岸间最好河床比较突起,一方面方便脚反水方向抵住站稳,另一方面,半道上也好“摸着石头过河”。过河是至少两人一组,一人结绳保护,三人组最为稳妥,两人在岸边和渡河者成三角形站立,这样通过一跟绳子,渡河者可以灵活掌握两个方向的拉力以和水流冲力平衡,一旦失足也更加安全。渡河者无论如何必须有登山仗或树枝以探查河底情况并做支撑,注意和水流方向斜向迎面切行。注意不要赤脚过河,鞋湿了可以弄干,脚底板划伤影响走路那可就是大麻烦了。背包里的东西做好防水准备,解开腰带,以免落水后被自己的背包纠缠。总之过河是件比较考验小脑平衡性的活,具体情况必须根据情况因地制宜。以上只是比较理想情况,如果情况恶化到石头都在水里打转,或者河面过宽,流水没腰以上,莽撞过河无异自杀,那么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营地等水退吧,通常雨停后水势回落的过程不会超过两三天。沿河边强行下行也是个办法,但必须付出极大的体力和风险代价,通常会有无数的断崖等着你绕行或迂回。
最后还有一点,山区溪水温度较低,即使夏天在水中徘徊久了都容易失温,过河前后注意补充热量
秦岭户外安全经验[组图]
(原标题:秦岭户外安全经验[组图] )
上一篇垂钓宝典:沙漠探险活命手册
下一篇垂钓宝典:野生毒蕈中毒急救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