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学名鳢,也称黑鱼、星鱼、才鱼、乌鳢、孝鱼,鳢科,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专食鱼类,也食虾、蛙类、昆虫、甲壳动物,全国各淡水水域皆有分布,水多、鱼多的地方乌鱼也多,这是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一种现象。乌鱼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最大个体长50厘米以上,重5千克以上。口大,上下腭皆有尖锐牙齿,可以吞进和自己头部等大的鱼类及蛙。
江南地区钓乌鱼,主要在春、夏二季。秋季进入深水区觅食,不易发现;冬季在树洞、渠道洞、涵洞、淤泥中冬眠,不可施钓。每年清明前后,乌鱼开始在水草丛生的浅滩觅食,为产卵作营养准备;同时,寻草做窝,准备觅偶产卵。这时的乌鱼食欲强,但极灵敏,见不得人影、竿影晃动,听不得人声和物体撞击声。有经验的钓者手持长竿,穿深色衣服,轻手轻脚地在水草边缘寻找,发现隐藏在水草中的乌鱼,把大乌鱼钩上面侧挂着的蛙放到乌鱼头前的水面轻轻点水,似在游动,乌鱼就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水草一口咬住,急急窜走,这时,只需及时提竿,即可钓获。但如发出声响,映出人影、竿影,它们会立即逃之夭夭。
钓乌鱼的最佳时间在5~8月。5~7月,是乌鱼的产卵期。临产前,它们“夫妻”双双在水草丛中找“产床”做窝。这时,钓者只要发现水草丛中有一个面盆大小的圆窝,中间有黄乎乎的一滩似青蛙卵的受精卵,则多半便是乌鱼卵。窝越大,乌鱼越大;窝小,乌鱼小。乌鱼有个特点,一经交配产生受精卵,亲鱼双双两目长翳,目不见物,皆守护在受精卵的下方或旁边的水草中,等待卵孵化。卵孵化成幼鱼后,离窝游走觅食,这对亲鱼也如同航空母舰一般,随同仔鱼群游走,随游时间20多天,亲鱼双目才能复明。这期间,幼鱼不离开亲鱼。亲鱼饥饿了,只可食嘴边的鱼虾,结果常把自己亲生的仔鱼吃掉,一对乌鱼在受精卵孵化后有几万条仔鱼,起码有几千条甚至上万条幼鱼被亲鱼吃掉,到亲鱼复明时,跟随的仔鱼只有寥寥近百条了。因此,不明真相的渔民们便把乌鱼奉为“孝鱼”。这20多天到一个月时间(视天气冷暖变化而时间有长短),是一年中钓乌鱼的最佳时机,这就是点窝逐群钓。卵未孵化时,用钓饵在卵中上下点动,亲鱼目不见物,以为天敌到来,张口就咬,一拎即上,一雄、一雌两条亲鱼可两次钓定,百发百中。卵孵化后,钓饵跟着幼鱼群走,在鱼群前方或鱼群中上下点动,亲鱼也会伸口就咬,稳钓上岸。待到亲鱼双目复明,仔鱼散去各自寻食,乌鱼就难钓了。由于水草多在浅水处生长,一般5~6米的独龙竹竿和加强玻璃钢钓鱼竿都可够得着。线用麻绳,或二股粗三股不透明锦纶线搓制,长2米。不用浮漂、锡坠,用一中号特制乌鱼钩即可。鱼饵最好是青蛙,鳑鲏、小鲫鱼也可。有的钓者用空钩点钓,也有收获,但乌鱼多不肯食。用塑料青蛙、塑料小鱼做饵好于空钩,但不及真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