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漓江,以江水清澈见底而闻名天下。坐上木船顺漓江徐徐而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清晰、美丽,因为水在流动,山也仿佛在动。漓江的水清得出奇,恐怕在我国南北方其他任何一个水域,都找不出像漓江那样清澈见底的河流来。漓江各个河段,不论水多深,站在岸边,都能看清水底鹅卵石上的花纹;河底的水草十分繁茂,青翠的叶子顺着水流的方向在水里闪着绿光,真像敦煌壁画里飞天仙女身上的飘带一样,柔美动人。桂林人在这样清澈见底的水里钓鱼,要用很细的鱼线,线的直径不超过0.2毫米,“鱼车”竿用的铅坠也很小,只有一颗黄豆粒大,这样才能“锐其钩,细其纶,轻投人水,无令鱼骇”,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活动的大鱼不知不觉吞饵中钩;如果像北方钓法,用核桃大的饵团,60一100克的重坠,直径0.4毫米以上的粗鱼线,抛甩出儿十米,砸得水花飞溅,水波直响,恐怕儿米以外的鱼都吓跑了,只能“轰鱼”,哪里还能钓得到鱼?
桂林人在漓江用这种古老的“鱼车”垂钓,钓不同的鱼,选不同钓点,用不同的钓法:钓鲫鱼,选漓江江弯子水草繁茂的地方为钓点,将鱼线收至与钓鱼竿的长度相等,小钩,轻坠,右手握竿,左手捏坠,稍微一用力,将竿拉成弓形,握竿的手轻轻一抖,左手捏坠将线一拉,立刻松线,鱼线带着钩饵,从“鱼车”滑出二三十米,钓饵落点在靠近草边的地方,鲫鱼上钩率很高。钓鲤鱼,则把钓点选在两山之间的“曲岸深潭”,用大一点的钩,比黄豆粒大一点的坠,将钩饵抛到离岸二三十米远的钓点。这个距离,鲤鱼常成群活动、觅食。钓大白鱼,则是使用一种很别致的“风羽钓”法。钓者手抛“车鞭竿”,主线上的鱼漂是用禽类洁白的羽毛连茎带羽(整根自色鹅、鸭翅膀上的硬羽毛)拴在距鱼钩20-30厘米处,用米饭粒捏成黄豆粒般大小的饵粒,挂在钩尖上,投钩在清如明镜的江水里浮钓,“风羽钓”的鱼漂悬浮在水表面不下沉,饵食在清澈见底的清水里,被款款而流的江水带动不停地摆动,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弋。钓者一面眼观羽漂的沉浮动静,一面用手控制“鱼车”的轮轴,缓慢地放线、收线,浮游在水上层的大白鱼见饵就抢食。此时,唐代文学家韩愈诗里所描绘的“羽沉知食驶”的镜头出现了,钓者只要看见风羽漂一动,立刻抬竿,一条大白鱼便被钓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