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大家聊到关于拉饵钓法的不二法门,然而因为字数原因分为两段,望大家见谅,今天为大家讲述拉饵钓法的下部,因为对大家有所帮助。
拉饵钓与搓饵钓,鱼漂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前边说过,台钓中鱼咬钩的鱼漂讯号多是向下有力一挫(1目左右)。而拉饵钓,鱼小讯号弱,漂尖很少有下挫的鱼讯,且规律性不能持续,前一个咬钩讯号与后一个讯号会有很大差异。许多拉饵钓者扬竿不问讯号,只要看到漂尖颠摆晃动,不管鱼有没有将钩吸人口中都不放过,用勤提起
钓鱼竿对付弱鱼讯,钓起来的10条鱼中,往往有2条是挂在唇外的。甚至有的钓手在将鱼引到雾化区间超密度区中,鱼讯之弱被水的波动起伏完全湮没时,便根本就不再看漂尖信号了,只靠默数1,2 ,3,扬竿必定有鱼。
的确,竞技钓鱼促进了钓鱼技术的发展,拉饵已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当然,拉饵钓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只在高密度的池塘中有用武之地,很难在大江大河中接受洗礼。同时拉饵技术简便易学好掌握,操竿三个月的新手就可以到钓赛上去混个名次。这会使很多人以为这“一招鲜”的狭窄小道就是通往“垂钓高手”、“钓鱼大师”的阳光坦途,从而忽视了对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博大精深的钓鱼技术的研习与参悟。这是要误人子弟的。一些台钓大师把“拉饵钓法”比喻为可口可乐、麦当劳,轻松随意,吃着便当,却无深度;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事。一流的钓鱼大师是绝不排斥拉饵钓法的,在不同鱼情的情况下,将搓饵和拉饵视情使用,会使钓效得到明显提高。比如邓刚就是如此,为此他还总结出虽是不多却精到的经验,我以为会使竞技钓手获益匪浅。
关于鱼饵状态与拉饵,邓刚认为,在拉饵术出现之前,控制搓饵的大小和重量是线组微调的主要手段,但从抛钩到两饵触底,到底溶化了多少,最后还剩多少残饵,只能靠经验去判断。拉饵是对搓饵的补充,是在鱼吸饵微弱、离底摄食或追逐动态鱼饵时采用的变招手段,是对鱼饵状态不合鱼情的调整。
传统钓组用蛀绷和较硬的面团装钩,常出现浮子轻轻点动,明知有鱼咬钩却始终找不到合适提起钓鱼竿时机的情况。悬坠钓组搓饵也会有动作轻微的信号,但不会出现被鱼咬掉一块的情形。原因是线组受鱼漂牵引,鱼饵与水底的摩擦力极小,稳定状态较差。因而,底钓遇到滑鱼或天气抑制鱼咬钩的时候,许多人会想到搓小饵,似乎鱼饵小了就容易被鱼吸进去。但竞技钓手的想法却不同,鱼吸不进饵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鱼饵太大、太硬或者太重,鱼不能顺利地吸人。二是鱼漂的向上牵引力造成鱼饵晃动,鱼咬不住钩。三是鱼饵的溶散性太强,改变了鱼的摄食方式。尽管问题出在饵上,但除了从饵人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外,通过调整钓组使两钩由偏灵向偏钝转移则更为省时。从调4钓2改为调4钓4,水线长了2目,鱼漂对鱼饵的向上牵引力降到最低。钓5目则连短子线的前端都平底了。这时,钓组处于迟钝状态,要么鱼衔钩拖动铅坠,漂尖下挫飞要么鱼衔着钩往上游,提起铅坠,漂尖上升。鱼漂的轻微动作都因钓组迟钝而无法显现。.显然,用钓迟钝来过滤不必要的鱼讯是有前提的,即鱼饵不能太重,也不能一触即散。然而,鱼饵的重量、大小、松软程度这些可调因素也有开不了的锁。比如,底层鱼比较厚,鱼在离底15-20厘米的位置上频频截口。又如鱼漂下行,在6-3目的区间内常有短促停滞,一旦错过这个信号,饵一触底就没有动作了。或两饵刚刚稳定,漂尖就升起1目并出现横向移位,提起钓鱼竿却都是空钩……诸如此类的信号迫使钓手频频移动鱼漂,可是不论钓灵还是钓钝,都只是偶尔中鱼,.哪是有效鱼讯哪是无效动作让人无处捉摸。
遇到这样的情况,将搓饵改为拉饵,就大大不同了。:首先,拉饵的重量只有搓饵的一半,但体积没有缩小,当铅坠摆动到鱼漂的垂直线上时,两饵的下降速度变慢了,鱼的截口信号就有明显的钝感。其次,关于鱼漂怎么样这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鱼漂翻身站直,是铅坠带着主线向鱼漂下方运动;鱼漂较快下行,是铅坠重最在垂直方向上作用于鱼漂的结果;鱼漂从调目附近向着钓目缓慢匀速下行,是饵重作用于鱼漂的结果。鱼饵的重量越轻,鱼漂下沉中的停滞时间越长。如果鱼咬钩承接了一颗饵的重量,鱼漂会出现反升,若反升中紧接着出现下挫,则另一颗饵也被鱼咬住了,提起钓鱼竿就是双钩中鱼。拉饵钓底与搓饵一样,也有钓灵钓钝的变化,但它的灵和钝不是由饵重决定的,而是结合鱼情由钓目的调整实现的。搓饵时,漂尖升起1目就不动的话,钓者会吃不准是水流导致还是饵重起了变化。拉饵在两饵到底后,鱼饵的溶散已基本结束,除了残留的絮状物留在钩上外,饵重是不会有变化的。所以,漂尖升起1目后还会继续往上顶,是靠鱼的动作才有反应的。
关于拉饵的鱼讯规律,他是这样归纳的:虽然是对搓饵的补充,但拉饵在保留搓饵底钓鱼讯的一般规律外,还有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