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钓旺季到临,喜钓此道的朋友心境另有一番诠释,譬如思念那咸咸冷冷的海风味道,或喜爱那海岸矶石上热闹的气氛。很多钓友,到了矶钓场,甚至会感到莫名的兴奋和无限的遐想,带着满满一袋的诱饵,一直往海里撒,期待水里的鱼快来就饵,天哪!多么美好的憧憬。但是,一个早上撒了36L的诱饵,却只钓上了两三条雀鲷……
有钓友会说,矶钓唯有靠诱而已,“浮水鱼仔”绝对是会在靠风浪及潮流所造成的近岸流带觅食,绝对没错。无论什么人说什么饵“百分百”都没用,看过武侠片神雕侠侣吗?杨过被那只大雕载往那剑冢后,老前辈的3只剑中最后1支由大雕所启示。由杨过开起的剑棺,竟然是支毫不起眼的木剑,他能马上体会得到功夫到家的人,并不计较什么工具,使用得法,好器材也只不过是充当辅助的角色。假使你的功力太烂,十包的日本诱饵粉还是不够你撒的。
一般钓友的诱饵调合方式为一、二块南极虾加上诱饵粉,有些人会拿冰果室的剁冰机,将南极虾剁碎或是半碎,事实上那是错误的,真正的高手一天所需的诱饵数量,搞不好只用了初学者的五份之一,鱼却能钓到5倍以上。他不但能掌握潮水,适当且适量的使用诱饵,不会像初学者那样用了大量的诱饵,却把鱼“诱跑”了。为何会这样?须分几部分来说明,先来谈饵料本身,然饵料又分为荤饵及藻饵,先从荤饵部分说起。
荤饵除了南极虾外就是诱饵粉或是虾糠,一般的人会将他拌均匀后,再加水施撒,但有经验者会先把粉状的诱饵用水调匀,以利诱勺掐起,南极虾则放置上方,先撒下几瓢的南极虾,看今天的潮水如何,如果很快,则会在近处或是脚边三、五十秒地间隔一次一瓢,加上不足半瓢用饵勺搓得稍碎的南极虾,除了粉饵的颜色加上味道以外,还有一点让鱼真正吃得到东西,这样它们游进岸边的速度就会比较快。如果潮水流动速度较慢的话,先丢一勺完整的虾,让它往外流,让它保持较完整的原因,是不让它往下沉,防止它沉入石缝中或被底栖的杂鱼吃光;反之潮水流动较快的话,较碎的虾还没机会下沉,就能被带动出去,将附近的鱼诱集。单是全虾及碎虾你看效果会差多少!假如在流水快速顺畅,有个不会钓的人用全虾在你旁边乱撒,那你今天的钓况不好是可预见的。
南极虾本身就具有浮力,有些人将南极虾弄碎,那岂不和粉饵或虾糠无异?刨碎的南极虾根本是一入水即快速下沉,只够格喂养底栖杂鱼,及在超快速流时使用,反正鱼也吃不到,和粉饵没有什么两样。当然在潮水流动慢时,撒了一瓢的南极虾后必须再补上六、七瓢的粉饵,在这一区域内色、香、味俱全后,如果你观察诱饵是往外流的,必须周而复始从流头前再一次施撒,切记两点:一是南极虾不能太多,全虾容易让鱼马上吃饱,不大愿意在靠近岸觅食,既使诱近,也会口癖不佳;二是潮水流慢的情况下,绝不能让诱饵在近岸流中“断掉”,如果断炊,鱼便无法循诱饵路线到达矶际了
当这些条件具备时,将鱼诱到了近处,我们再将全虾、半虾、虾糠、粉饵一起搅合,一次半瓢或四份之一瓢,管他潮快潮慢,潮起潮落。二十秒一次,让已经靠近岸的鱼都吃的到,又不是一口就能满足的情况下,对象鱼一见着你那吊着两三只大虾的钓组,肯定会上前拜会;如果没有,那就是对象鱼尚未靠岸,请再从新来过。假如设定的对象鱼本来为黑毛,却钓上黑猪哥,这样的情形,不是黑毛未到,就是钓棚错误,至于小鱼是概不会与对象鱼争食的。
“素食派”的鱼是最让人伤脑筋的,引诱它的饵,应以海发丝及大叶青为主,咱们先由海发丝讲起。如果锁定对象鱼(臭肚),大概一包三斤装袋子份量的诱饵,就可足够钓上一天,唯一要谨记的重点是:切得越细,效果越佳,但有时得时不时的加上一些海沙,让它沉速较快,无论潮水流的快或慢,只需往浮标边丢上一些些,即能保留鱼儿长久的驻留,也有和黑毛一起混钓的时候,但那是以一般钓青苔(海发丝)饵的时候,绝对没有人在混钓多种鱼时,以臭肚为对象。因单纯的臭肚诱发,只针对将附近的鱼诱进为主。而移动性钓法绝对胜过固定钓点(得视潮水涨落随时易地),不会有人在固定一处钓(除了菜鸟)。所以用大量长久的诱法是不对的,也违背了加海沙将碎青苔(海发丝)驻留钓点的意义,不了解的请再往下看即知。
平时经营一个钓点所需的海发丝约为一篓,如果在量少的时候只需五分之一再加上大量剁碎的菜青,想加上大叶青时,则连大叶青都得剁碎,让它在海里时就像海发丝一般。还是老话,潮慢时,一次一大把,衔接得住就行了;潮水快时,一小撮一小撮地不断往下撒。请注意,以青苔作诱饵的禁忌是;还未剁开便大把丢到海里,那么水里的鱼不消5分钟,马上跟那一大绿影随波逐流。我们的目的主要是让青苔完整的表现它的漂浮性,在水中慢慢的外流、下沉,成为一条“菜路”,使鱼循线往岸际觅食。至于大叶青,基本上和海发丝使用方法相同,诱鱼的要领并不是让鱼闻到,吃不到,而是让鱼吃的到也钓的上。施撒诱饵的真正本事,就是绝对不能喂饱要钓的鱼。
上一段说的是皮毛,本段所讲的是地势,潮水和诱饵的关系。矶钓地势一般可分沟渠,深坎,浅拖坪。而潮水我们仅能用慢,普通,快,还有往左,往右,往前的方向来概括。
以沟渠来讲,海流通常都是在沟内绕上一圈再回流出去,所以到了钓场,先往沟口丢上几把,这一部分有的往内流,有的往外流,往外的一部分诱饵当先锋,接下来的步骤是,挑好立足点,久久才一大把地撒下诱饵。你持续的多丢是没用的,诱饵始终都会在沟内盘旋许久再流出去。这是沟渠的不二诱法,和流的关系没那么大。
再来是深坎,我们先设定潮水由左往右流动,而因风浪较大,反波的浪会将近岸流带开,离我们立足点五公尺,如果你比照一般诱法将诱饵下到你脚边,除了会诱得很辛苦以外,你右边的钓友可是“蒙你恩赐”诱饵的。其实,应看到流速的快慢来决定,如果浮标一入流带,随即便被带走数公尺那就属于快速了,你的第一勺饵先得往右五公尺外下注,马上在补一勺后,往后继续移动,不断抛撒至整个流带有饵后,必须在往内侧续抛,制造出一条诱饵流带,到了右侧岸际时,9的位置诱饵多下一点;第二的步骤是9变成1,慢慢的使无论大小的鱼,都能在我们所设的诱饵范围内觅食;第三的步骤是2取代5点,3取代9点,保持这样的诱法。如果鱼讯越强,则可顺势取消1,续诱,再更强,甚至仅剩诱3处既可了。第一步骤来讲,流越快9的位置则越往左边,流越慢则越靠近立足点了。如果当鱼讯慢慢微弱,则必须从新来一次诱饵的施打了。
许多外围钓场常有礁石,诱饵绝对不能超过礁石的范围,否则,诱饵将大量流入旋涡中,容易造成鱼群滞留在外礁附近觅食而不愿靠近岸际,14后再接1则可留住旧鱼继诱新鱼。如果鱼讯较强,则可保持5、6、7、8、12、13、14处下诱饵既可;微弱的话,再重来一次即可。举这些例子是较大众化的,希望能举一反三,面对大自然环境多样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