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窝有两个目的:把鱼诱来、留住。基于这个目的,我自己打窝一般分三个步骤:首要考虑窝子打在哪里,然后是选择诱饵的用料,最后是打法。
一.确定钓点再打窝,有的钓友到水边匆忙找钓位,然后大量打窝,看着别人上鱼自己不上,这时才考虑怎么没口呢?这是不了解钓点情况的结果,盲目打窝的后果。在陌生钓场,我一般向先来的钓友或者附近居民了解鱼水情况,再观察附近是否有过钓友留下的痕迹,结合自己经验来选择钓位,确定用竿长度,测试钓点底部前后左右情况,选择底部平整,钓点靠近人一侧有坎子的,有小锅底坑为最佳。这样的钓点打窝,窝料集中稳定。后高前低的斜坡决不能用,打窝诱饵和钓饵都会滚落沟底,上鱼也是个别的。遇到这种情况,考虑调整竿长或者更换钓位。同时探查是否有水流。以确定窝料和钓饵的选择调配。
二.诱饵的选择与配比.常用的商品诱饵大家都熟悉,常用的自制基本诱饵,大家也都了解。相同的诱饵,为什么有的朋友效果理想,有的朋友不见效呢?就像一样的中药,有的配方能药到病除,有的配方把病人耽误了,这是取舍和应用比例的原因;钓鱼诱饵选配也是同样道理,我习惯以粮食类及其附产品为诱饵,做以发酵或浸泡白酒;配比前分析目标水域情况和对象鱼以及温度条件。春秋味型重腥、香,高温季节绝对少不了酒味;钓小鱼则取玉米面、小米、细玉米渣子,豆饼粉等粉状、小颗粒为主,钓大鱼选麦粒、颗粒饲料甚至整粒的玉米等。诱饵成分的味型、物理性状,都是随着鱼情走的,受水情、温度条件限制和影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打窝要注意几个问题:
1.诱饵用量合适。水域环境大,鱼个体大,大量打窝;小河小沟小鲫鱼,面饵垂钓根本不用打窝,虫饵垂钓也应该少量勤打,诱饵把鱼喂饱了,还能吃钓饵么?
2.诱饵虚、实结合。根据不同的鱼情水清,可以有不同的诱饵选择,比如:点鲶鱼、黄桑时,养蚯蚓的土 就是非常理想的诱饵。也可以把鸡肝,或者动物血液、蚯蚓碾碎掺和泥土来打窝,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钓青、草、鲤时,他们惯于游动觅食,一定要讲求有实实在在的大量的诱饵,这样才能留住大鱼。我一般选择玉米、小麦、小米、豆栢这些大颗粒等为主,加入麦麸,玉米面,白面为辅;这样的诱饵,下水后从投掷点到水底形成立体柱状诱饵区,诱饵到底后,还会随着流水横向扩散,诱饵中大量的大颗粒集中于钓点内,在外围吃不饱,一会就到窝里了。
3.诱与钓的关系.竞技钓用双钩的目的,不是钓双尾,而是边诱边钓,而且开始时只诱不钓,目的在于以鱼诱鱼。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数鱼类和人一样,喜欢聚群。我们日常有很多的例子,比如有人吃饭,先看看饭店门口停的车多不多?饭店也更愿意顾客坐在橱窗前的位子,宾馆在晚间,会打开一些没有旅客房间的灯光,服装店会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使顾客放慢脚步的节奏,增加停留时间。更有过分的,会招来一些托,在那试衣服而不买。这些都是以人诱人,推到诱鱼也是同理,把少量鱼儿诱来先不钓,鱼儿看到食物,会兴奋起来,远处的鱼可以感受到这个信息,向窝子里赶;窝子里有了足够的鱼,达到一定密度以后,还有源源不断的新鱼赶过来,你梦想中的连竿出现了。这也是竞技比赛讲的,初期不是钓鱼,是分鱼或者说抢鱼理论。
4.流水环境的打窝。查干湖是我们当地人钓鱼的天堂。而来自于长春、哈尔滨、北京的钓友,鲜有丰收的。原因在于鱼情、水清过于复杂,大鱼、小鱼、杂鱼全有,流水流速还不固定,有时流大,有时流小;常规钓法看漂困难,窝子形不成。我们习惯一种“炮弹打窝法”。具体是这样,提前准备半袋黄土,水边湿泥有臭味,附近土质碱性,干了非常硬,不适用。诱饵配好以后,按照30%左右比例掺在黄土里,和泥用力团成团,黄土有一定粘性,扔到水里不会散。初次打窝3~5斤诱饵,和上30~40个拳头大的泥团,我们惯称炮弹,一顿深水红轰炸。假如用4.5 竿,水深2米,投掷在上游偏2米,在竿稍前1~1.5米处入水,这时诱饵正好落在窝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