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海竿钓鱼的因素


2014-07-16 19:51:35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经验分享

  海竿主要还是用于水库垂钓。由于水库区域较大,垂钓一定要找好上下游。所谓“春上秋下”、“春钓河头秋钓梢”,这在水库尤为明显。春天鱼奔上游浅滩,夏天聚中游(暴雨涨水奔河头),秋季游归下游深水区—“七上八下九归堆”(这里七八九均指阴历月份)。

  天气影响更为复杂、难于掌握。赴水库钓连日鱼,若钓三天,其中能有一天上鱼就不错。而这一夭中,又往往只有几个小时咬鱼钩频繁,有时是上午,有时是下午,有时是夜间。几天中天气变化并不大,因何惟那几个小时鱼儿超常活跃?这些都是难解之谜,想必是诸多因素交叉综合的结果,只有勤分析善总结,方能摸出规律。

  水流水势对鱼儿活动的影响也极大。鱼塘水库人水处鱼儿密集。小鱼更靠近进水口一些,大鱼则聚集于流水与静水交接带。夏季暴雨过后,及时赶到山水冲人水库的水域垂钓,定能获得不同寻常的丰收。水库每年都有相对集中的放水期(比如插秧季节),有经验的钓者在放水期是绝不问津水库的。因为水位迅猛下降,鱼儿深觉恐慌,龟缩到深水中央少动少食,钓者多将徒劳无获。而一旦关闸停放(尤其再适逢雨季到来,几场大雨,水位猛涨),垂钓的黄金时光就到了。大河小河齐涨满,一齐倾注水库,不但水中溶氧激增使鱼儿精神焕发,而且会带来大量美味佳肴。鱼类原本就有逆水习性,这一来便更会成群结队不惜长途跋涉,齐奔河头而上。

  选钓窝非常重要,若觉得“有水就有鱼”,无异于盲人骑瞎马。选钓位无非选“鱼窝”、“鱼道”。找准一处,便可大获丰收。若能通过查访或试探找到深坑和深沟所在,定是鱼窝无疑。岸边局部凹角,前方必有坑壑。沿岸凸出之半岛,前方必是鱼群徊游咽喉要道。“浅找深,深找浅”—浅水区找到深坑壑或耸立的岩石下方,必是鱼儿聚集之所。深水区若夹一片略浅地带,将是鱼儿觅食嬉戏的理想场地。“找坡沿,找杂乱”—鱼喜坡沿之类深浅过渡带,而水下地貌环境杂乱处,更是鱼儿流连之所。比如乱石、树根、草根、杂物等错综复杂,鱼儿多选此处安家栖息。倘若不仅有沟沟坎坎,而且有淹没的道路、桥涵、民宅废墟、鸡窝猪舍、粪肥坑场等人工遗留物,那么这些水下“人工礁”更会是鱼儿安营扎寨的最佳选址。此外,但凡水库都是拦河而成,水下都会淹有一条旧河道。无论库龄多长,旧河道总是各种大鱼家族世代相袭的交通干线,是它们逆水而上,顺水而下的必经之路。其中许多乱石沟坎,转弯旧潭处,又往往是大鱼集群栖身的世代家园。因此很多老钓者不惜辗转跋涉寻找水库旧河道,因为旧河道中的集群大鱼确实诱力无穷。当然,钓窝优劣也并非一成不变。有的钓窝,昨天还频频上鱼,而一夜之隔,今天便会一无所获。个中原因,令人百思不解,要不怎么说“鱼情之事,变幻莫测,垂钓学问,无底无终”呢?

  钓界没有常胜将军,钓鱼大师也难免有败走麦城的时候。经验是株积寸累,不断摸索出来的。海竿钓兴起之初,人们基本不知道还有打窝儿一说。时间长了渐渐发现,使用率高的老钓窝,会越钓越上鱼。另外,水库用糟食做多日钓,第一天只零星咬钩,第二天情形见好,而第三天会更好,频繁咬钩,频频上鱼。经多年实践,善摸索者开始形成自觉的海竿打窝儿意识,打窝招法也愈渐多样完善起来。人们认识到:做窝儿是海竿钓的制胜秘诀。

  鱼儿有着不寻常的索饵徊游记忆,一次尝到甜头,便会不时回来光顾。有一条鱼在那儿转,便会招来第二条。有两条鱼流连不去,又会招来第三条,第四条……饵窝不但留鱼,而且还会聚拢群鱼人窝。若频繁咬钩,不断提起钓鱼竿,便会有更多的饵团留于窝中,吸引更多的鱼……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链:越上鱼,越爱咬;越爱咬,越招鱼。反之亦然:越没鱼,越不咬;越不咬,越没鱼。一句话,若形不成集鱼区,只听天由命去碰零星过往鱼,必然难以取得骄人钓绩。

(原标题:影响海竿钓鱼的因素)


相关热词搜索:海竿钓鱼 因素

上一篇垂钓宝典:渔具的选用正确才能降低跑鱼几率
下一篇垂钓宝典:带你走进夜钓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