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毒隐翅虫


2014-04-26 09:26:24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户外资料

  毒隐翅虫皮炎

  毒隐翅虫皮炎是盛夏季节常见的皮肤病,每年的6~9月份是高发季节。毒隐翅虫常栖于潮湿的草地之中,乱石腐木之下,昼伏夜出,且喜高空飞行,有较强的趋光性,能分泌一种强酸性的毒液,皮肤接触后可出现炎症反应。

  毒隐翅虫皮炎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1.毒隐翅虫皮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最多,特别是阴雨前后的闷热天气发病率更高。

  2.皮损多于早上起床后发现,皮损以面、颈、胸背及四肢暴露部位为主,表现为线状、斑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其上分布密集排列的污黄色、白色的水疱或脓疱,线状皮损犹如竹签或指甲刮伤一样,形态多异而不规则。斑片状皮损与皮肤烧伤相似,皮损的长短,大小,多少不一,一般长的约2~5cm,最长者可达10cm以上。

  3.患处皮损灼热刺痛,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恶寒发烧等全身症状。病程一般一周左右,皮损干燥,结痂,脱落而愈。局部可暂时遗留色素沉着斑。

  治疗毒隐翅虫皮炎的方法是什么

  1.口服六神丸或六应丸以清热解毒,每次10粒,每日3次,凉开水冲服。

  2.口服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局部外搽***等药物。

  3.单方可选用马齿苋(鲜者更佳)捣敷患处,每日2次。

  4.发现该虫附于皮肤者,千万不可用手揉捏拍打,最好用嘴把它吹掉,或用它物把它击落并灭之。

  另外,预防该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如住房要安置纱窗,切忌打开门窗,开灯睡觉,防止该虫入室。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期喷洒“敌敌畏”或“灭害灵”。清除住室周围杂草、污水和垃圾等杂物。

  隐翅虫是一种小型昆虫,因翅膀不明显而得名,它属于节肢动物门的隐翅虫属。体长约○‧五至一公分,宽约○‧二公分,胸部是铁青色,腹部是黑黄色相间的环纹.隐翅虫皮肤炎的流行和虫体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此虫喜好栖息在草丛或树林中,所以受害者以山区、农村或郊区居民为主;近来由于都市绿化的结果,都会地区的病例亦不在少数。其主要在每年的夏季出没,爬行的速度很快,也能飞行,尤其是阴雨或湿热的天气或栖息处受到骚扰时(如整地、伐木及除草等),它的活动性会更加剧烈,甚至会倾巢而出。隐翅虫本身还有趋光习性,夜间会飞到有灯火的地方,再加上体型小,可穿过一般家庭门窗之纱窗。所以很容易潜入住家中,侵害人体;夏夜中在公园约会的情侣及野外活动的民众也都是高危险群。侵害之部位主要以没有衣物遮蔽的曝露部位为主。

  隐翅虫的毒害并非虫体螫咬人体所致,而是由虫体内所含之刺激性毒素「隐翅虫素」造成的。隐翅虫素附着皮肤后会产生缓慢痊愈的坏死性红斑。隐翅虫在皮肤上爬行时,就会从关节腔中分泌出体液(富含隐翅虫素),而引起皮肤病变,造成线状的病灶;当虫体被打死或捻碎时,则会造成毒液大量溅出,形成糜烂的局面,这时若患者之手指沾到毒液,再去碰触到的皮肤,会有如同抹果酱一般,将毒液散布开来而引起广泛的病灶。也就是说因为虫子在人体曝露部位爬行而造成线状痕迹,当不自觉地打死或夹死虫体会造成大片糜烂的病灶。

  隐翅虫皮肤炎通常是在早上醒来才突然发觉的急性接触性皮肤炎。患者常觉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民间常认为这是「长脚蜘蛛撒尿」的结果。临床上病灶一开始呈现线状、斑片状或混合型的浮肿性红斑,有灼热及刺痛感,在二十四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水、脓及溃烂的变化;如果有适当的处置,病灶可在三至四天后干涸,并在六至七天左右落屑痊愈,但可能会有一至二个月的色素沉着反应。若是处理不当,如:乱擦药膏、以不当之溶液或药剂洗涤、随意搔抓弄破水及脓,可能造成续发性的细菌感染或全身性的过敏反应,甚至于会留下难以磨灭的色素或疤痕。在处理上应先以清水温和地冲洗病灶,以干净的纸巾或毛巾压干病灶后,迅速就医为宜,切勿病急乱投医或迷信偏方。

  奉劝大家在「沁凉如水」的夏夜里:1.尽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动,不得已时请穿著遮蔽性衣物或使用驱虫液。2.就寝时尽量开冷气而不要开窗户睡觉,若为响应节约能源,请使用蚊帐或尽量减少身体的曝露,以避免隐翅虫侵袭。3.尽量熄灯就寝,以免诱虫犯罪。4.看到隐翅虫停在皮肤上时,请大发慈悲,千万不能打死它,以免大量毒液溅出,最好用口将虫子吹走即可,不要冒险。如此才能远离隐翅虫的毒害,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夏天。

  

(原标题:关于毒隐翅虫 )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毒隐翅虫

上一篇垂钓宝典:户外运动保险全攻略
下一篇垂钓宝典:旅游险与交强险投保汇编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