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钓鱼活动历史悠久的还有另一个主要钓具—钓鱼竿。钓鱼竿是手臂的延长,使用钓鱼竿本身就说明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祖先一开始用芦苇、树枝、竹子等做钓鱼竿,试验下来,竹子最好,质轻、修长、牢固、有弹性,于是2000多年来,以竹做钓鱼竿已是绝大多数钓者的最好工具。竹有选择,单根独龙竿要火熏,多节竿要截、削、包、漆,许多竹制钓鱼竿不仅是钓鱼的实用品,也成了体现娱乐文明的工艺品。早在汉代,班固的《西都赋》中就有“榆文竿,出比目”的描写。文者,纹饰也。即竹制钓鱼竿上漆或刻了美丽的花纹。到了唐代,我国出现了钓车轮竿,即今日的抛竿(又称海竿)。唐代诗人陆龟蒙在《渔具·钓本篇》中写道:“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舟子。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心将潭底测,手把波之袅。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明代版画《子陵钓图》和《桃花矶》等,皆在竿子的中间装一个四齿圆轮,所绕线不多,而明代的版画《钓鳖》图中钓者手中的轮竿,已和今天的抛竿相差无几—轮子装在竿后手柄上,不同的只是今天的放线器有摇柄,而《钓鳖》图中的那个轮子由六齿构成,用手指拨六齿而已。而这种古老的钓车,在今天还没有绝迹,在江南广大农村中,如江苏的宜兴、溧阳、溧水,安徽的巢湖、含山、宣州、径县,浙江的桐庐、义乌、丽水等地,不少钓者还在用,甚至在钓鱼比赛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