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草鱼养殖发展困局与对策


2013-11-27 13:38:59  中国钓鱼人网  

用草鱼出血病活疫苗的成活率在80%-85%,土法苗的在60%-70%,没用疫苗的在40%-60%。目前草鱼疫苗获得国家批准的产品只有草鱼出血病活疫苗(892株)和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其他大多为土法苗,一部分来自于渔民自制,一部分来自于有些生产作坊的加工,这些制品一般没有详细说明与生产厂家与地址等,效果不稳,有的灭活不彻底甚至造成大批量死鱼事件,如最近在中山、惠州等地都有此类报告。其次,草鱼疫苗是否科学规范使用也会影响疫苗效果。广东大多数地区一般根据鱼种规格在12朝左右第一次注射疫苗,在0.1-0.3斤/尾时第二次注射。注射操作对鱼体刺激损伤比较大,鱼体应激时间比较长。但方便使用的口服、浸泡疫苗研发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熟化。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预计在3-5年内会有更多产品面市。此外,病原的类型对免疫效果影响也比较大,根据我们对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等地的调查,草鱼出血病病毒有3个亚型以上,因此在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工免疫,才能发挥草鱼免疫的主要作用。
 
  养殖用药不规范会产生药物残留和抗药性问题。对待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应该遵循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的原则。从生态和消费安全考虑,建议积极探索中草药的科学使用。草鱼是植食性鱼类,对中草药中的植物活性成分利用更加充分。中草药制剂类型的国标药在2005年地标升国标后越来越多,比如说针对烂鳃、肠炎、败血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山青五黄散、双黄苦参散、板蓝根大黄散、青板黄柏散;针对病毒性疾病的清热散、银翘板蓝根散、黄连解毒散、扶正解毒散、五倍大青散;针对寄生虫疾病苦参末、青蒿末等。使用中要注意产品的组方与工艺科学性、正规性。市场上多有小厂家的自包药,使用这些没经过加工的原料效果一般会比较差。
 
  草鱼养殖面临的生物和水质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更科学、更方便、更经济、更生态的养殖模式将是大势所趋。水体溶氧量的变化是引起鱼塘水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可通过增氧设备如增氧机、底部增氧设施等进行物理增氧,也可使用化学增氧和生物增氧等方式提高水体溶氧,从而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广东地区在草鱼养殖池塘中,全年饲料投喂量较大,由于不能干塘清淤,池底淤泥较深,故要通过合理套养,如增加滤食性的白鲢、花鲢,能舐刮水底附着生物和摄食淤泥中有机物质的鲮鱼,使池塘中有机物通过转化为鱼产量而移出池塘。池塘多年不干塘,容易造成了池中有机污染严重,可使用微生态制剂等环境改良剂,来解决养殖生产中产生的一些代谢废物等,使之变成可利用的蛋白或其他物质,改良生态环境。
 
  这些问题的存在、演变将导致草鱼养殖加快由传统养殖模式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转变。在剖析各种养殖模式优劣基础上,通威集团总结出未来三种草鱼养殖模式。第一种是梯级养殖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在有若干池塘的情况下,分为苗种培育塘、鱼种养殖塘、成鱼养殖塘,全程做到自给自足的流水线方式的生产。第二种是轮捕轮放。或捕大留小、捕大补小,或一次放苗、多次捕捞。保证鱼载量为鱼载力的1/2到3/4。第三种为鱼虾混养模式,保持鱼载量为鱼载力的3/4以上。
 
  以草鱼疫苗为核心技术开展的水产疫病区域化管理,应用在江西、山西等地,初步显示了草鱼疫病免疫可控的效果。广东省各地养殖条件差异大,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生产特点,评估引起疾病的风险因子,科学管理,有序使用投入品,建立草鱼质量可追溯体系,保障草鱼养殖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广东草鱼养殖发展困局与对策)

相关热词搜索:广东 草鱼 养殖

上一篇垂钓宝典:青年刀下救鲤鱼 一年后遭遇沉船被鱼救起
下一篇垂钓宝典:长阳日前正式启动2013清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