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从而引发了环保人士和鱼类保护专家的广泛担忧。
虽然贵州省航务管理局坚持认为,该工程是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选择,但由于建设航道未经保护区区划调整并缺少环评手续,该局近日决定,“赤水河航运建设扩能工程”暂缓动工。
然而,环保组织及业内专家普遍担心,这是建设方的“缓兵之计”,珍稀特有鱼类的命运仍未可知。
长江仅有无坝支流航运工程引发争议
令环保组织如此焦急的原因是,赤水河工程的时间表早已敲定。
近日,贵州省航务管理局官网公布的一则“赤水河航运建设扩能工程勘察设计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招标公告”引发了争议。
尽管贵州航务局方面已明确表示,该招标公告旨在寻找航运扩能工程的优化方案,而非施工招标,项目尚未动土,然而,工程的持续推进却使鱼类保护专家神经越发绷紧。
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下简称“WWF”)及众多环保、水产专家称,这一工程将使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避难所濒临崩溃。
按照规划,该项目自茅台酒厂取水口下游至习水县习酒镇岔角滩,其中航道工程河段为赤水河茅台至岔角段,整治航道长度58公里,另外,还包括若干航标工程和7处停靠点。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水生生物保护专家陈毅峰发现,即将整治的航道中不仅珍稀鱼类种类多,而且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没有修建水坝、水库的一级支流,白甲鱼等60多种在水库静水环境中无法生存的鱼类都逃到了赤水河才得以保留,从而成为珍稀特有鱼类在长江上游的最后避难所。
对照2013年7月环保部(“环函[2013]161号”)公布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本报记者发现,“赤水河航道建设扩能工程”全部位于该保护区的核心区范围内。
2013年8月末,WWF中国淡水项目负责人雷刚发出“赤水河告急”的媒体求助信。在此之前的8月15日,WWF等单位发布《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曾警告长江上游鱼类资源濒临崩溃,并呼吁开展一系列抢救性保护行动。
令环保组织如此焦急的原因是,赤水河工程的时间表早已敲定。
根据贵州省航务管理局的原有规划,赤水河扩能工程的施工期定为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而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施工备料等工作将提前两个月启动。
环保组织及水产专家认为,航道扩能一旦动工,将对珍稀鱼类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陈毅峰告诉本报记者:“开挖航道,人为制造沟渠,破坏浅滩,将对鱼类产卵、幼苗成长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