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鱼类资源严重衰退 无鱼可捕


2013-09-16 20:41:06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食品产业网

    在宜宾市水产渔政局提供的《关于发放向家坝一期蓄水安全措施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列出的补偿名单涉及581人。其中527人为渔民,驾驶非机动捕捞船的,每人补助1500元,驾驶机动捕捞船的,每人补助2000元;54人是网箱养殖户,每人补助3000元。

    《通知》将这笔补助金称作“安全措施费”,语意较含糊,解释是“为支持向家坝工程顺利开展,加强渔民在蓄水期间的安全保护工作”。

    “工程建设方不承认水电站和集体死亡有直接关系,也没有专家站出来说话,但时间太巧合了。”李道竹有些迷茫,“亏了百万,只补三千,怎么够?”向家坝是金沙江水电基地最后一级水电站,去年10月首次下闸蓄水。没过多久,李道竹等金沙江干流的网箱养殖户纷纷受灾,平均损失数十万元,相隔不远的岷江干流则相安无事。

    “鱼死很可能与江水‘气体过饱和’有关,大量蓄水,容易导致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但关联度到底有多大,尚未得到专家证实。”陈永胜说。

    世代打鱼祖业难舍

    渔民的平均年龄,没有明确调查数据,但肯定不年轻了。“在我们金口镇,58条渔船里,有两个老渔民超过了80岁,70多岁的有十来个人。”

    彭东江的孙子彭开雄今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读机械工程专业。“将来不管他做什么,反正肯定不会再打鱼了。”上小学前,逼仄的船舱曾是彭开雄的童年乐园。那时父母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从早到晚在渔船上玩。

    3年前,他和奶奶赵安香在江夏一中附近租下一间小屋,高中三年相依相伴。不包括水电煤等开销,每年房租3600元。学校有集体宿舍,但为了孩子吃好睡好,许多家长都选择在外租房陪读。

    老伴一走,彭东江的渔船整整歇了3年。41年来,赵安香一直是他唯一的搭档,两人缺一不可。

    儿子彭定军40岁,初中文化程度。在渔民圈,已属知识分子级别。他的妻子2008年从棉纺厂下岗后,在自家开小卖部,后来得到居委会支持,升级为爱心超市,享有免税政策,低保人员可享受成本价。他没固定工作,四处打零工,电焊、卖花、货运,有空也帮忙看店,偶尔替父亲打打下手,次数屈指可数。母亲离家后,他没法及时顶上。

    前年,彭东江花4万元,新打了一艘铁船。虽然很少打鱼,但他还是想把新船留给儿子。“毕竟是祖传手艺,总归要传下去的,用不用是他的事。”

    曾贵田两年前找到了一个得力助手,告别后继无人的困扰。80后小伙刘兵,出生于宜宾农村,开过多年塔吊,拥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和老曾的女儿曾吉结婚后,决定跟着岳父干,改行当起了渔民。“孙子8个月了,老伴在家带孩子,还好有人接班。”老曾笑着说。

    经过两年磨练,刘兵已成长为江鱼捕捞的行家里手。“自己家里的生意,肯定要帮忙,而且打鱼挺自由的,只要用心,就能干好。”

    禁渔十年渔民咋办

    从2003年起,长江全面实施禁渔期制度,长江上游2月1日到4月30日禁渔,中下游4月1日到6月30日禁渔。

    禁渔3个月,彭东江夫妇能领到360元生活补贴。“还有燃油补贴是大头,每年上万元。”要不是七八年前增加了这笔收入,许多渔民可能会因为入不敷出,自动退出。

    并非所有渔民都能享受燃油补贴,彭东江的弟弟就有些郁闷。他年轻时在工厂干过多年,下岗后重返渔船,不愿办捕捞许可证,为了每年少交四五百元,包括管理费、渔船年检费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没想到“为捡芝麻,却丢了西瓜”——无证者自然无法领取燃油补贴。

    曹文宣和赵进东等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呼吁,长江流域全面禁渔10年,给鱼类繁衍以充足时间。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的渔民数量至少有14万人,一旦全禁,如何安置?

    “国家如果有政策,我们支持。但具体怎么上岸,总要有个说法。”彭东江和曾贵田的回应如出一辙。

    一是补偿。渔船和渔具动辄数万元,需要一次性补贴,后续基本生活费或职业培训费,也需及时跟进。

二是转行。除了打鱼,别的

(原标题:长江鱼类资源严重衰退 无鱼可捕)


相关热词搜索:长江 鱼类 资源

上一篇垂钓宝典:新疆阿勒泰8公斤重大红鱼拍出19.9万元,是真还是假
下一篇垂钓宝典:130只甲鱼100多斤螺蛳 不是为了吃,而是放生到河里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