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鱼类资源严重衰退 无鱼可捕


2013-09-16 20:41:06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食品产业网

    只在神农架上了几天班,他就因为身体吃不消,回到武汉,重返熟悉的小渔船。“那时,做渔民比当工人挣得多,就是风吹日晒太辛苦,社会地位也比较低。”十多年前,每逢夏秋旺季,每天平均能收获50多公斤,进账上百元很正常。“在那个年代,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一个月也赚不到100元。”

    同样的美好回忆,也留存在曾贵田的脑海里。他在宜宾的长江边长大,捕鱼34年来,眼睁睁看着渔业资源由盛而衰。“长江宜宾段最多时有180多种鱼,其中上游特有鱼类有60多种。现在还剩多少?”宜宾市水产渔政局局长陈永胜说,“近几年没有精确的普查数据,但是种类起码缩水一半。”

    归罪滥捕渔民喊冤

    “为什么少了这么多鱼?原因很复杂,我答不上来。”彭东江听说,有专家认为渔民酷渔滥捕是主要原因,显得有些激动,“干这行时间长了,对长江有敬畏之心,捕到小鱼,都会主动放生。怎么能把这么大的帽子往我们身上扣呢?”

    彭东江承认,多数渔民早些年都做过小动作。违规操作主要有两类,一是炸鱼、毒鱼、电鱼,二是渔网过密过细,比如放“迷魂阵”。大鱼小鱼和虾米全被一网打尽,还会污染江水。但经过多年整治,现在只剩电鱼行为还零星存在。“鱼越少,有人就越想用电,有时候就连用电都搞不到鱼。电鱼的杀伤力太大,确实要好好治治,严惩不贷。”

    彭东江话锋一转,“话说回来,这些违规行为,20年前就泛滥成灾,可捕捞量比现在大多了。”

    老彭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在长江里打鱼,几百年过去了,渔业资源一直没见少,为什么偏偏最近十来年打鱼越来越难?主要问题难道是出在渔民身上?”

    在老彭眼里,应该承担责任的不只是渔民。

    前几年,镇里新开了一家造纸厂和一家制药厂。“听说效益不错,是交税大户。”商人们笑着数钱时,老彭门前的河道却在哭泣——小河通江,以前常有鱼儿光顾,给渔民添过不少收成。“两家企业来了之后,鱼就不来了。难得见过几回,大批漂在水面上,没一条活的。”

    老彭看得见的,是采砂船近些年越来越多,频频占领渔民打鱼的好江段;他看不见的是,一旦采砂选址不当,就会糟蹋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造成毁灭性打击。

    长江近些年修了许多大坝,既发电又防洪,是好事,但是鱼类家园被一次次硬生生截断,境遇每况愈下。彭东江记得,2002年底,三峡工程全线截流,他说不清,上述变化与三峡有多大关系,“反正最近10年,捕捞量骤减。”曾贵田说,2008年底,向家坝工程截流,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从那以后,我们打鱼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江鱼数次集体死亡

    去年底,宜宾接连发生江鱼集体死亡事件,曾贵田是亲历者。

    “和往常一样,打到鱼之后,先暂时存放在船舱里,用江水养着。”连续好几天,还没等到老曾靠岸,鱼就全死了。许多渔民也有相同遭遇——鱼在船舱活不过两个小时,死状均为双眼突出。“本来量就少,哪里还经得起折腾?”

    渔民们后来找到两个解决办法:要么在船上备足自来水,再随身携带几根氧气棒;要么把鱼放入空桶,在桶底桶壁扎一堆小孔,沉入3米以下水面,鱼才能保命。“3米以上的水,出了问题。江里的水,居然喂不起鱼了。”说话间,曾贵田指着一条浮出水面的野生小鱼说,“不出两个小时,它必死无疑。”(下转A14版)(上接A13版)

    除了以捕捞为生的渔民,养殖户更是深受其害。

    年近六旬的道竹从事网箱养殖15年,以养江团和大口鲶为主。“去年底,突然都没了,损失上百万元。”他以为是气候原因或偶发事故,买来鱼苗再试。“投了4000公斤,没想到,又全部牺牲。”

在宜宾市水产渔政局提供的《关于发放向家坝一期蓄水安全措施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列出的补偿名单涉及581人。其中527人为渔民,驾驶非机动捕捞船的,每人补助1500元,驾驶机动捕捞船的,每人补助2000元;54人是网箱养殖户,每人补助3

(原标题:长江鱼类资源严重衰退 无鱼可捕)


相关热词搜索:长江 鱼类 资源

上一篇垂钓宝典:新疆阿勒泰8公斤重大红鱼拍出19.9万元,是真还是假
下一篇垂钓宝典:130只甲鱼100多斤螺蛳 不是为了吃,而是放生到河里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