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华的养殖点是一处废弃的隧道,隧道足有300多米长。从黔南最高峰“斗篷山”上流下来的一股清泉,被文登华引进隧道。
“这里简直是娃娃鱼的天堂。那个时候,感觉前景很光明,两三年就发了!”文登华回忆说,为了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当年他曾号召大家都来喂养,村民们听了文登华算的账,都觉得很有赚头,于是也跟着养起了娃娃鱼。
现在,文登华4斤以上的商品娃娃鱼存池量已达到4000余尾。为了开拓市场,文登华曾到浙江联系商家。浙江一家公司派出厨师到都匀亲自品鉴。“肉嫩、细腻、品质优异”,厨师鉴定后,决定让公司与文登华合作。双方当场定下协议,文登华每年向浙江供货15吨。
协议签了,文登华连续几晚兴奋得整夜睡不着。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文登华犯了愁:由于没有《仔二代证》,浙江方面不敢接他的货。
销路突然没有了,文登华陷入了痛苦中。
4
他们的痛苦:鱼卖不出去,又不能断粮
陷入痛苦中的不仅仅文登华一个人。
都匀市杨柳街镇文德村村民王开立,2011年投入资金60万元,以每尾890元至1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批娃娃鱼鱼苗。通过两年多的喂养,现在存池的娃娃鱼3至6斤的就有200多尾。
“从今年1月份以来,我卖出的娃娃鱼不足10尾。”王开立说,“就是没有销路。”存池的娃娃鱼卖不出去,资金就无法回笼。但是每个星期,他都得购买至少60斤的“饵料鱼”。“不可能卖不出去,就断它的粮吧!”。
陈万林也是文德村村民。看着满池的娃娃鱼,他就“脑壳大”。2011年,他借债10多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20万元,也喂起了娃娃鱼。现在3斤以上的娃娃鱼就已经达到140尾,从开年至今,他只卖出了5尾。
“现在即便是400元一斤,也没有人买”。陈万林的女儿告诉记者,“这个星期光买饵料就已经两次,花了差不多1000元。现在,我们陷在里面了,不晓得怎么办?”
5
出路在哪里?存量12万条,只卖了135条
“当前摆在黔南娃娃鱼养殖户面前的难题就是,鱼长大了,没有销路。”8月23日,黔南州农委水产站副站长王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现状就像一个葫芦,下面大的部分是养殖户,大家都在往上挤,但销路就是葫芦的那个颈子,很细。”
据统计,黔南州共有10个县(市、区)、46个乡镇、103个村发展娃娃鱼养殖,养殖企业34家、养殖户1732户、养殖小区3个。截至今年第二季度,黔南州销售商品娃娃鱼仅135尾,而存池的商品娃娃鱼却达到12.2万余尾。这其中,贵定县目前存池的商品娃娃鱼达9.4万尾,位居黔南之首。
现在,黔南州的娃娃鱼养殖户基本上都持有《经营利用许可证》,凭这个证可以在省内销售。但省内市场毕竟有限,要出省就必须持有《仔二代证》。而《仔二代证》由农业部颁发,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比如要求年繁殖量达2万尾以上等等。这对于普通的养殖户来说,根本达不到这个条件。
“如果销路畅通,哪怕不赚钱,能回收部分资金也好。”瞿继勇的想法很有代表性,“现在娃娃鱼鱼苗的价格也降为每尾200元,以后就算商品鱼降到每斤300元,我们的生意还是很有前途的……”
可是,销路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