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天气凉爽,鱼儿分池工作也在此时进行。鱼儿早期生长很快,要经常给它们改善住宿条件,适时稀分,防止“人口过度密集”。“每个月还给鱼儿搬家,调整一次住房。”技术工程师鲁雪报调侃道。
11:30 增加进水 降低水温
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即将到来,阳光直射,室外无遮挡的养殖池最高水温能超过34℃。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大多不适应高温环境,水温越高,鱼儿的不适感明显增强。按照计划安排,养殖员郭田打开大部分养殖池的进水阀,增加进水。
鲁雪报解释说:水温过高,鱼会不适,生化需氧量明显增加,鱼池水质会急速败坏,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毒性也迅速增加。放流站内养殖用水是经过泥沙沉淀的江水,水温较低,通过加大水交换量能降低水温。
15:00 定时巡池 观察鱼种
骄阳暴晒,养殖员贾德华等4人戴着草帽,拿起溶氧仪,又开始巡池了。这是一天中水温最高的时段,室外水温超过了32℃,需要及时了解水温、水质,观察鱼种。鱼儿的健康状况,可以从游动姿态、集群等特征反应出来。正常情况,这个时间鱼儿会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如果鱼种出现鱼病,需要及时治疗或者转池“搬家”,否则一个小小的养殖池内,疾病传染是必然且迅速的。“每次巡池要持续1个小时。”贾德华说。
17:00 泼洒药物 预防鱼病
站内面积最大的鱼池——超过1000平方米的饵料池,水面上漂起了一层蓝藻,大有漫延之势。技术员倪勇等拿着捞网,一边人工打捞,一边泼洒“抑藻药剂”,开启增氧机,补充新水,避免了“翻塘”事故。
鱼种一旦生病,就算及时治疗也免不了部分死亡。为了避免发生鱼病,必须进行水质调整及定期药物预防。近期,有部分金沙江特有鱼类岩原鲤苗种懒洋洋的,游动无力,三三两两的浮在水面上,可能是鱼病的前兆。这几个养殖池是近期防病治病的重点,养殖技术员胡美洪按照养殖面积调配了“小瓜敌杀”药物,进行全池泼洒。“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胡美洪说。
18:30 检查设备 保水保电
供水、供电是增殖站鱼类养殖的命脉,如果停水、停电超过两小时就会发生死鱼事故。今年四川宜宾的夏季,晚上经常有电闪雷鸣、倾盆暴雨。5日当天又是这样,下午闷热的天气之后乌云密布,鱼池波光粼粼。伴随着带哨音的风声,电工肖开桂穿着绝缘鞋,打着手电筒,仔细检查着各个供电、供水设备,保障设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