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唐丹玲带领研究团队,发现台风可引起渔业资源量和渔获物种类数量(FSN)增加并揭示了其机理。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空间研究进展》。
据介绍,人们很早前就发现台风过后鱼类出现集群的现象,但对其原因和机理了解尚少。
唐丹玲等利用多年渔业生产数据及卫星遥感资料研究发现,台风引起了珠江口附近渔获物种类数的增加,与台风路径较近的离岸区渔获物种类数能够比近岸区更早达到最大值,且增加幅度更大,其中,近岸区新增加的种类以河口种居多,个体以中小型为主;离岸区新增加的种类以浅海种居多,个体以小型为主。
该研究揭示,鱼类主动觅食和海流(径流)挟带两种方式是渔获物种类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慢速移动的强台风通过对海洋扰动将营养盐输送到上层,引起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增殖,为鱼类提供适口饵料,增加渔业资源量并引起鱼类资源的集群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对台风过后鱼类集群行为研究及渔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