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要立法保护江鲜湖鲜 钓鱼用什么饵也有规定
但回到现实里,又有多少人知道每天餐桌上的丰美鱼鲜是如何捕捞上岸的?杭州有一句农谚“刀鱼来踏青,春潮迷雾出刀鱼”说的就是春暖花开吃刀鱼时的情景。
钱塘江、富春江、千岛湖。杭州不仅水多,特色水产品也是闻名遐迩。可这些年下来,正宗的江鲜、湖鲜却渐渐少了。比如,曾经的“京城贡品”——鲥鱼已经在钱塘江绝迹多年;在钱塘江下游,黄蚬儿的过度捕捞,也让这些曾经平常的江鲜日渐稀少。现在,杭州要为这些江鲜、湖鲜立个法。
昨天,杭州市政府举行第十一次常务会议,其中一个议题是研究《杭州市渔业资源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有关问题——这部法,已经被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
钱塘江里有多少江鲜
杭州这回要摸清家底
咱们钱塘江里,到底有多少种鱼,现在还在“产”哪些鱼?
这个问题,目前就算是专业人员也说不出个准确数量——只有调查过,才有发言权。上一次系统性的调查,还得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帮助下,上海水产大学的专家进行了一番统计,得出的结论是:钱塘江全江段共有202种鱼类。
那么现在呢?也许,这些品种你耳熟能详:刀鱼(又称刀鲚)、三角鲂、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中华绒螯蟹……但更多的呢?这些年下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环境恶化、过度捕捞、水工建设、外来物种入侵等,对渔业资源的增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鲥鱼。如今的钱塘江,早已不见它的身影,滔滔江水,只留下它的传说。还有以肉质肥而不腻着称的舌鳎鱼,现在渔民能打捞到的数量也比较少。
这次为杭州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进行立法,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摸清家底。昨天提交常务会议审议的《规定(草案)》中,有这样一条重要规定:
市、县(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重要渔业水域渔业资源及渔业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调查和评估,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渔业捕捞限额控制等提供决策依据。
据了解,一次专业的调查摸底,约要两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