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他在啤酒厂做小工,每月领几百块钱;24岁,他走上创业道路;31岁,辛苦创立的公司如日中天,一场大病让他几乎丧命,公司倒闭,亲人分离;经过6年坎坷,37岁他再次奇迹般站了起来,在看似冷门的渔具行业闯出新天地。
他叫瞿海翔,初中毕业,在渔具行业创业仅两年。他认为“学历、专业都不是就业时面临的阻力。” 谈到最难就业季的冲击,他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要认真生活,乐观面对,人得像根弹簧,困难压得越低,我们反弹得越高。”
记者 闫静
一个初中生的大梦想
“我是个笨人,我不比一般人聪明,我要超越,必须勤奋。”见到瞿海翔时,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并解释说,因记忆力差,他总随身带一个本子和一支笔,把平时突然想到的一句话、一个点子记录下来,捕捉智慧的闪光点。
这个习惯,使他收集了不少偶尔产生的创意。数年来,他记录下160多项创意。其中几项,还做成了专利。
瞿海翔出生在射洪一个贫困山区,初中毕业,就开始学手艺、跟着父亲卖猪肉。
19岁时,瞿海翔来到一个县城的厂里做生产工人,一呆就是五年半,长期单调乏味的工作让他渐渐倦怠,想找一份“能让人长进”的工作。
婚后,瞿海翔到成都打拼。一个月340元的业务员,他做得有滋有味,付出多于他人一倍的努力,加上头脑灵活,有创意想法多,在公司的三个月,瞿海翔一直稳坐销售第一名的交椅。工资从第一个月340块,后来涨到3200多块。
“那时我第一次对自己有了认可,我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或许更宽。”瞿海翔决定把握好自己的特长,做个有心人,时刻记录和积累新奇的创意想法,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此外,他还坚持每天记日记。
即使打烧饼也要做老板
几个月后,瞿海翔离开原来的公司,到了一家企业,经过几个月拼博,他做上部门经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做上管理人员,之后相继又做过讲师、培训师。
不到五个月,瞿海翔又动了心思:如果一直做员工,无论再拼命,老板将路子一断,自己也只能卷铺盖走人。他暗暗发誓:即使是打烧饼卖,也一定要做老板!
瞿海翔翻出自己记录创意的笔记本,凑了几万块,开始做保健器械的创业。经过半年亏损之后终才开始赚钱,2002年,创业初步获得成功。两年后,瞿海翔有了自己的保健用品公司。
随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