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今年加大渔业资源生态养护力度,将通过加大渤海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鱼礁、打造“海洋牧场”、伏季休渔等措施修复渤海湾渔业生态。年内,计划投入鱼、虾、蟹、贝等水产苗种10.8亿尾(只),建设13.7平方公里的人工鱼礁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增收。
随着经济的发展,渤海湾海洋渔业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为此,滨海新区农业部门联合市渔业部门和有关功能区、管委会,通过投放鱼、虾、贝苗,建设人工鱼礁,实施伏季休渔来恢复海洋环境。
2013年,滨海新区计划投入10.8亿鱼、虾、蟹、贝苗,养护渤海渔业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目前,市区渔业部门已经增殖放流中国对虾苗10亿尾、投放毛蛤、青蛤、菲律宾蛤等优质苗种4550万粒、三疣梭子蟹2000万只、牙鲆鱼10万尾、半滑舌鳎6万尾。预计今年秋天,还将再投入半滑舌鳎苗6万尾,毛蚶等滩涂贝类2000万粒。经过三个月的休渔期,这些鱼苗、虾苗、蟹苗都将陆续成熟,开海后,渔民们可以捕捞的海鲜将更多、更肥。
新区还将在近海水域建成总面积达13.7平方公里的生态公益性人工鱼礁群,建造“海底森林”,为鱼虾及贝类提供庇护、栖息、索饵及产卵场所,以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环境。按照规划,天津市将在近海水域建设生态公益性人工鱼礁3处,投放礁体84万立方米,包括大港生态公益性礁区、汉沽区生态公益性礁区和塘沽生态公益性礁区。预计到2018年三大生态鱼礁群建成后,可以在天津近岸海域营造一批小型的海洋人工生态体系,并利用不同种类和形状的鱼礁功能,为生物资源提供栖息、繁衍空间,保护渤海生物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