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滩涂恢复水草等植被,向海里投放各种鱼苗6342万多尾,控制捕捞强度……渤海早报记者昨日从七里海管委会获悉,七里海湿地水生生物修复工程日前启动,将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使七里海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恢复湿地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作为七里海水生生物修复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七里海地区4.62万亩水域公益性增殖放流活动日前举行。该活动将在七里海西海湿地走廊、兴海湖水库、西海湿地公园等处设置放流点,陆续放流七里海河蟹、津鲢鱼苗等11个品种,共计6342万多尾(只、枚)。其中,鲢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它能控制水质的恶化,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控制一些藻类的繁殖,改变水质,使整个七里海湿地水域更美。
据了解,七里海约95平方公里,水域辽阔,有30余种水生生物、150多种野生植物,栖息繁衍着近200种鸟类,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2500个,比城市中心区高出几十倍,被称为“京津肺叶”、“天然氧吧”。由于自然和人为共同的影响,七里海湿地环境生态系统发生退化,生物多样性也有所下降。
根据修复规划,将在东、西七里海疏浚环海干渠、开挖疏浚苇田骨干和支系沟渠,恢复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天然芦苇湿地水系特征,保障其涵养湿地植被的作用。同时,沿七里海南侧约16公里长的津唐运河两岸堤坡种植以野生花卉为主的野生植物,河畔及近岸水域栽植多种水生植物,并适时投放本地鱼虾蟹苗,使水生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有所增加。
此外,七里海管委会还通过控制捕捞强度、实施秋季休渔制度和河道综合治理等各项措施,对水域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修复;并分别在东、西七里海布设若干视频监控和传输系统,在高清捕捉鸟类活动的同时,对环境及水生生物资源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