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实施汉江禁渔制度为抓手,以工程措施和建立保护区等为手段,积极养护汉江上游水生生物资源,各级渔政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强化措施,严格监管,建立长效机制,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悉,去年我市渔业产量达2.6万吨,产值达19亿元,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
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宁强县,境内长270公里,流域面积1.97万平方公里,誉为人民的母亲河。汉江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处汉江汉中流域分布的天然鱼类有80余种,经济鱼类40余种,有天然产卵场十余处,是汉中渔业发展的宝贵资源。然而,在充分利用资源、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因环境污染、拦河筑坝、水电开发、酷渔滥捕等人为因素,造成汉江鱼类资源急剧下降,呈现个体偏小,自然捕捞量逐年减少趋势,甚至,有的经济鱼类灭绝。严峻的现实发出警告,保护汉江上游水生生物资源刻不容缓。
鉴于此状况,各县区渔政监督管理部门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纳入年度渔政监督工作考核主要指标,精心组织,实行分段包干,夯实责任,对鱼类天然产卵场、洄游通道重点巡查,公安、工商部门支持配合,加大执法力度,严禁市场销售、宾馆、酒店经营利用野生鱼类,严厉打击电、炸、毒鱼和有害渔具渔法破坏鱼类资源的违法活动。初步统计,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00多起,没收电瓶158个,收缴非法捕捞并放生野生鱼类1200公斤。
强化政府主导,不断提升养护科学性。我市以每年“之春”宣传月和“中国水周”宣传周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渔业技术培训和渔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升农村养殖水平,增强全市公民保护渔业资源意识。通过有效的鱼类增殖放流举措,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了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2008年以来,各县不断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在汉江及支流胥水河、牧马河等组织增殖放流活动5次,累计放流鱼苗达1000万尾,有效增殖和恢复了水域鱼类资源,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公民参与保护水生生物的良好格局。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汉中被国家列入生态环境保护区域,随着沿江县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建设投运,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水保工程治理,汉江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2012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汉江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打造安澜汉江、生态汉江,进一步修复汉江水域生态环境。这些工程措施,更加为汉江鱼类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