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艘渔船组团赴南沙捕鱼


2013-05-07 18:37:34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海南特区报

继去年7月三亚30艘渔船赴南沙捕捞生产,昨日上午,32艘船只从儋州白马井渔港码头起航,开赴南沙渔场,系我省历年最大规模捕捞活动。这是我省再次组织的一次行动航、作业区域广、历时时间长的南沙渔场试捕生产活动,包括30艘渔船、1艘4000吨综合补给船、1艘1500吨运输船,往返时间约40天。昨日的起航现场,渔民向记者讲述了出海的点点滴滴。

记者 陈标志 文/图

船老大“重出江湖” 收入和船员分成

昨日上午,儋州白马井渔港码头。阳光打在水面上,天空一片蔚蓝。

今年49岁的唐长侬,背对着上百米开外的数十艘渔船,手里拿着一瓶水,静静地坐在码头的台阶上。再过一个多小时,他将跟其他渔民一样,随捕捞船队前往南沙。

这位皮肤黝黑、手臂肌肉结实的渔家汉子,这次是第一次远赴南沙渔场捕鱼。虽然出海打鱼几十年,但面对单程900海里的深海捕捞,唐长侬向记者坦言:“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确实很激动,也难免有些紧张。”

“我9岁就开始随父母出海打鱼,半辈子是在海上长大的。”唐长侬露出了憨厚的笑。唐长侬是土生土长的白马井人,他家有一艘65吨的渔船,此前一直在北部湾打鱼。后来有了其他的生意,唐长侬一直待在岸上。对于他而言,这次远赴南沙,有着“重返江湖”的味道。

作为船老大,唐长侬出海利益分配的方式,与其他人还不太相同。他告诉记者,他的船上雇请了8名船员,“我不是按发工资的形式给他们报酬,而是以出海一趟的纯收入,按比例大家一起分配。”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大大激发了船员的战斗力、凝聚力。而唐长侬是这个利益体的核心。

南沙出海来回一趟 费用至少12万元

“他陆地生意多,根本顾不上出海打鱼的事。”唐长侬的表哥、今年59岁的苏光乐插话说,“我表弟出海经验丰富,技术好,捕鱼、维修机械都是一把好手。”

苏光乐也是当地的一名老渔民,曾经当过船长。不过他告诉记者,现在年龄大了,帮着当地一些渔船做些后勤的服务性工作,比如采购生活物资等。但看着当地的年轻人渐渐成为出海的行家,以及出海捕鱼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苏光乐觉得很自豪、很快乐。

苏光乐在记者面前,一再夸奖表弟唐长侬。他说,表弟唐长侬在当地渔民中威信很高,名气很大,“不是所有的渔民都有机会去南沙,要经过挑选的。”

面对表哥的表扬,唐长侬只是用憨厚的笑容表示默认。谈起出海的事,他心情十分激动。“出海最怕大风大浪,还怕弄不到鱼,就要亏本。”唐长侬称,去南沙一趟,来回至少要12万元费用,每天工作8-10个小时,“以前运气好的时候,出海一趟能挣个3万-4万元。”但唐长侬同时表示,吃住在船上,他们挣的都是辛苦钱。

“我有一艘71吨的船在珠海。”对于这次自家的渔船没有机会去南沙,苏光乐显然有些失落和遗憾。

出海除了怕大风大浪 还怕心理压抑

码头的台阶上坐着一排中年汉子,王家德坐在这些中年人的中间。

“我去过南沙”。这名43岁、来自广西钦州的汉子,一直在帮船老板打工。他告诉记者,之前一直在北海干,而去南沙也是在北海的事情。今年,王家德与另外两名同乡来到儋州白马井做船员,为当地一船东出海捕鱼。他告诉记者,在北海的时候,每年都去4次南沙。但这一次,是他来到海南后第一次远赴南沙,并且是随数十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出海。

“最大的困难,除了碰到大风大浪,还有心理上的压抑。”王家德告诉记者,10名左右的船员吃住在狭窄的船舱,忙的时候还好打发时间,休息的时候就很难熬。“除了天空,就是大海,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太阳也很毒。”王家德告诉记者,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船上安装了电视机、影碟播放机,“但翻来覆去的看那些影碟,也没什么意思,有时候大家凑在一起打打牌。”

“老板按月给我们发工资,一个月也就3800元多一点。”虽然待遇不是太高,但王家德还是尽可能地攒点,汇回老家。“你采访我们,能不能让老板给我们多加点工资啊。”王家德和同事打趣说。

男人出海远行 家里女人牵肠挂肚

“嘿嘿,我老婆今天也来了。”船老大唐长侬冲着记者笑了笑,他说,“去那么远的地方,老婆当然很牵挂。”

在码头上,一群中年妇女聚在一起,用当地的方言说着出海的事情。这些中年妇女,就是专门到码头送自己丈夫出海的。“主要是太远了,要是近一点,我们也不用惦记。”一名姓王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她的丈夫就是这次出海的船员,也是第一次行这么远的水路。

“我们在家也经常吵嘴,这次他出海要一个多月才能回来,我很牵挂他。”王女士说,她希望丈夫出海顺利、平安归来。

对于一个渔民家庭来说,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男人出海捕捞。在街上开三轮摩托车载客的王女士,专门丢下手头的活,站在渔港码头上,久久地朝丈夫所在的方向远眺。丈夫出海,这不仅是一个女人的牵挂,还是所有家人的牵挂。

争取3年时间内 让渔民盖起洋楼

昨日上午近11时,起航仪式结束后,32艘船只组成的南沙专项生产行动船队赶赴南沙。我省组织的这次赴南沙专项生产行动船队,包括30艘渔船、一艘4000吨的综合补给船、一艘1500吨的运输船,往返时间约40天。

据有关方面介绍,该捕捞船队主要由渔民合作社组织,船上装有良好的通信设施,能保证24小时全天候与地面通信联络,海上构建了统一指挥机构。捕捞生产中将采取“拖、围、刺、钓”等不同作业方式,具有“涉及渔船多、种类广、规模大、作业方式灵活”等特点。这是海洋捕捞综合加工补给的一次试捕活动,是积极探索远海开发的组织化、规模化生产,以及产运销和补给一体化新的生产经营模式。这次大规模的专项生产行动,能为今后大规模开发南沙渔场积累经验,为实现南沙渔场的常态化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抵达南海渔场,每艘渔船上配备1万余元的生活物资。”活动组织方一负责人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采取“公司+渔民”的生产模式,渔民捕捞的鱼,可以在补给综合船上加工、冷藏,大大延长了捕捞时间,也增加了产量。

“可以这样对你说,争取在3年之内,让母船作业群体的渔民,有能力建设一幢小洋楼。”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原标题:30艘渔船组团赴南沙捕鱼)


相关热词搜索:30艘 渔船 组团 南沙 捕鱼

上一篇垂钓宝典:关于第二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通知
下一篇垂钓宝典:马达加斯加渔夫捕鱼收网 一天能赚30美元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