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稀奇哉!我在曹娥江上捕到了绝迹近30年的‘中华鲟’。”昨天上午,现年56岁、家住上虞市崧厦镇雀嘴村的渔民王鲁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中华鲟”现身曹娥江,证明曹娥江水质好起来了。
难道王鲁根捕获的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上虞市渔政部门相关人员经过仔细察看,并请教浙江省鱼类专家,初步判断王鲁根捕获的非“中华鲟”,而是另一种“鲟鱼”,叫“施氏鲟”,是一种黑龙江“土著鲟”,与“中华鲟”长得十分相似,只是口前部及背部与中华鲟有些细小的差异。
老渔民称
曹娥江上捕获“中华鲟”
昨天上午,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正在曹娥江畔捕鱼的王鲁根。现年56岁的王鲁根从16岁起就在杭州湾及上海捕鱼,从去年开始,他把渔船撑进了曹娥江。
“我捕获的真是‘中华鲟’。以前在上海捕鱼,经常捕到‘中华鲟’,所以识得‘中华鲟’的样子,也知道‘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王鲁根开门见山地说。
那是2月19日一大早,天空还飘着雪。王鲁根照例将渔船驶到曹娥江大坝船闸段,撒网捕捞。上午7点多,当王鲁根收网时,在船闸口捕获了一条“怪鱼”。
“我一眼就看出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放在箱内。也许是渔政部门放养在曹娥江的吧,我一上岸就拨打渔政部门的电话。”王鲁根说,他主要想搞清楚这条鱼的来龙去脉。
专家鉴定
它非“中华鲟”,而是“施氏鲟”
很快,上虞市渔政部门的相关人员来到曹娥江畔,发现这条鲟鱼体长50厘米,重0.6公斤,鳞间皮肤粗糙,口前有两对须,体侧骨板40块。
难道真是“中华鲟”?“中华鲟”可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地球上存活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有“国宝活化石”之称。“中华鲟”在曹娥江上绝迹已近30年了!渔政专家查看了资料,初步认定这是一种生活在黑龙江上的“土著鲟”,叫“施氏鲟”。“凡是鲟鱼,都是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渔政人员告诉记者。
接着,上虞的渔政人员又请教浙江省渔政专家。省专家断定上虞捕获的这条鲟鱼非“中华鲟”,而是“施氏鲟”,而且极有可能是从新昌的某养殖场逃出来的。
浙江省鱼类专家称,在新昌新林乡有一个双星鲟鱼养殖场,场内养殖有“施氏鲟”等。这个养殖场地处黄泽江上游,与曹娥江贯通,逃走的“施氏鲟”便游到了曹娥江上虞赵家电坝。
“从长度等来看,这条‘施氏鲟’至少在曹娥江生长好几年了。能够存活,说明曹娥江水质明显改善,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上虞市渔政部门的相关人士称,这条鲟鱼已接近野生,所以他们选择将它放回曹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