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介绍“台钓”的书中找到一段相同的解释:台湾钓法的高灵敏度,就是从上浮物体—浮漂,和下沉物体—铅片座、铅片坠、连接环、鱼钩之间,找出它们的浮动中心点,也就是台湾钓鱼高手习惯称之的“归零点”,即浮力=下沉力,两者之间互相抵消的“归零点”。
测试方法大致如下:把浮漂调成平水,剪去一块能让第一目升起的铅皮,然后照这块铅皮的大小,依次剪去,剪一快升一目,当剪到某一目时浮漂升起一目以上,此目就是此漂的,“归零点”。
我曾问物理专家,什么是“浮力中心点”?得到的回答是从没听说过。但我不死心,又去书店翻遍了教科书中有关浮力的文章,最终也没有找到“浮力中心点”这个名词。仔细想想,这可能是作者的表达错误。他想说的可能是浮漂的平衡点。
根据浮力的漂浮定义:浮漂被浸入水中后,因水对浮漂产生的浮力大于浮漂的重力,浮力会把浮漂部分托出水面,减少浸在水中的体积,浮力也相应减少,直到浮力同浮漂体系所形成的重力相等时,浮漂停止上升,并保持不动。浮漂此时与水面相交的那条线,就是现有的浮力同浮漂(包括所有配件)的重力相平衡的—平衡点。此时浮漂处于二力平衡之中,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即浮力=下沉力”。
示标的平衡点有两个规律:一是在示标的任何一目都能形成;二是示标必须同水面相交并保持不变时才能确定。我们调四、调三、调任何一目,都可以做到“即浮力=下沉力”,如果这就是“归零点”那就无需再去费心寻找了,因为每目都是“归零点”。
浮力定义告诉我们,平衡点不是“归零点”。因为对浮漂而言,“归零点”只有一个,无论它是否与水面相交都永远存在,并且是固不变的。说白了,“归零点”就是浮漂的最大浮力点。它不需要测试,一看便知道,因为它只能是在浮漂的示标顶端。
1997年我在《试论竞技钓鲫法—漂的标点与漂的语言》一文中提出的“剩余浮力”(指浮漂的剩余设计浮力也可以理解成浮漂的剩余载重量)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钓手所了解和接受。那我们顺着“剩余浮力”这个思路往下说:只要示标露出水面,就是有“剩余浮力”存在,有“剩余浮力”就不能出现归零现象。而“剩余浮力”只能是随着配重的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示标全部浸入水中“剩余浮力”为零时,才是归零。按照浮力的规律,多大的重力,能使浮漂多大的体积浸入水中:减少多大的重力,浮漂就有多大的体积浮出水面。“剩余浮力”的递减或递增的过程,不可能违背这个等量变化的原则。除非有人能证明阿基米德有关浮力的原理是错误的。
所以说浮漂的“剩余浮力”的递减过程中,零值只能出现在末尾,绝不可能出现在中间,除非是这支浮漂的示标分为两段,并由一根极细的硬钢丝连接,两段之间并留有一定的间距,才可能出现台钓中所说的“归零点”的现象。
“归零点”之说虽说是错误的,可当年钓界前辈提出“归零点”这一观点时,我想不会是凭空想像的,一定是有一定原因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前辈误认为有“归零点”现象的呢?
我分析有三种可能:一是测试所用的浮漂(达摩软尖子)每目的体积不同,在等量减重后示标升起的高度不一样;二是示标的壁薄厚不一,造成目与目自重不同;三是受水的表面张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