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浮标实用技术


2013-01-25 11:32:53  中国钓鱼人网  

浮标产品现如今已是花样繁多,但在最开始的10年只是“达摩”一枝独秀、“水之峰”遍地开花的局面。这种手工制作的浮标尽管材质不同,但将孔雀翎或芦苇剖开、再一片一片用刀削出需要的形状,然后合起来,插入现成的玻纤棒再用胶粘住的加工工艺其实并不复杂。然而同样的浮标,有的一翻身就站稳了,有的则摇摇晃晃把应该表现为向上的鱼讯过滤了,其间的差距远远比看上去复杂得多。随着实践的深入,钓鱼人发现:一支完美的浮标应该在造型、脚和标尖的关系上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否则浮标就没有个性。

玻纤脚浮标:在共性中强调个性浮标的脚只有一个功能,就是插入浮标座,与钓线连体。体现在早期浮标上就是:不管标身采用什么材质、不分贯通与不贯通,都是一律用玻璃纤维棒作标脚。现在,我们可以因为浮标标脚的长短、粗细和轻重去判定它适合哪种钓法,但10年前都是按照调4钓2、搓饵钓底来认识它的。拉饵术出现之后,我们对浮标的认识改变了:首先是标身太长,使钓浅受到限制;其次是玻纤标脚的细和软影响浮标翻身;再就是标身浮力与重心失调,造成动作的夸张或隐蔽。于是围绕着标身造型和标脚对反映鱼讯的影响等问题,就有了一场浮标的变革。

脚在浮标的运动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且看如下3支浮标在拉饵打浮时的表现: 1.芦苇“仙水”0号,标身长120毫米,肩宽5毫米;贯通型细碳脚,长50毫米;实心标尖,长110毫米,8目。它用于击底时不管调5目还是3目,翻身后几乎没有阻力就站直了,此时标身顶部露出水而约l毫米,然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接着以大致相同的速度下行到钓目。期间下行到调目的速度比较快,由调目到钓目要稍微慢一些。用它打浮,翻身速度没有变化,但浮标与坠的距离短了,站直后的停顿时间相对缩短。如果鱼在这个当口儿咬钩,则浮标至少有3种表现:

(1)停顿延长;(2)由站直变为倾斜; (3)迅速下挫。只要不是眼钝手慢,这3个动作是可以抓得住的。然而,这种瘦身而作“两沉一浮”(何蔚蓝语,“两沉”指标尖和标脚,“一浮”指标身)设计的浮标都有下挫快的特点,并因标脚细长而形成较强的下行惯性,所以标尖下干亍中出现的停顿非常短促,动作稍慢或稍一迟疑就滑过去了。用这种浮标打浮,没有敏锐的眼力是抓不住信号的。为了使瘦身细长脚浮标在下行快的同时克服停顿信号弱的缺点,许多钓手经过对比后多采用剪去实心标尖,换上空心标尖,使浮标结构变为“两浮一沉”。

这样浮标的整体浮力增大,标尖下行速度放慢,停顿和下挫都容易抓住了。 2.芦苇“水之峰”1号,标身长140毫米,肩宽6毫米;贯通型玻纤脚,长55毫米;实心标尖,长130毫米,7目。玻璃纤维的特点是软,捏住标脚将浮标作水平方向的上下抖动,“水之峰”比“仙水”晃动得更加厉害。两支浮标外形和结构一样,但打浮的不同是软而长的玻纤脚翻身迟缓,站直后高9毫米,染成红色的标顶露出水面,说明加长的标脚对浮标的浮力没有影响。之后标尖缓慢下行,降速均匀,在两钩无饵调4目、拉饵钓2目的情况下,凡到达调目前出现停顿和加速的中鱼率达到80%。可是,之后由调目到钓日的过程中,停顿鱼讯不见了,代之以抬标半目并继续保持着较高的中鱼率。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标尖下挫变轻了,幅度小了,常常是轻轻下挫1目、半日甚至一个黑格就中鱼了。打浮主要是抓标尖下降过程中出现的动作。原为底钓设计、适合于调4钓2的浮标之所以出现下挫快、不中鱼;下挫轻、反中鱼的现象,是因为标身浮力增大了,相应的标脚重量也随之增加,但遗憾的是玻纤标脚太细了,延长5毫米得到的重量不能平衡标身直径增大1毫米所增加的浮力。所以“仙水”翻身标顶露出水面l毫米,而“水之峰”翻身是露出水面9毫米。标脚不能平衡标身浮力,浮标下行就慢,这在打浮时是不允许的,因为它会削弱鱼的咬钩信号。 3.软身孔雀翎“圣人”型3号,标身长140毫米,肩宽5.5毫米;贯通型玻纤脚,长50毫米;实心标尖,长130毫米,10目。造型与“水之峰”1号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材质变了——轻质羽翎比空腔芦苇略重;标身长度相同而肩宽缩小0.5毫米。

这又意味着浮力降低,为此调整标脚配重,缩短5毫米。不要小看这样的改动,带来的客观效果可以从3个方面得到体现:

(1)同样是玻纤脚,因为缩短了5毫米就变得硬了。另外,贯穿标身并与标尖一体的玻纤棒被实心羽翎固定,在它被坠重撬出水面时不会弯曲,浮标翻身加快。

(2)过去孔雀翎浮标的脚和尖都是采用两端插入的方式,中间没有“主心骨”。如果连续抛钩,浮标频繁翻身和水面有油污的话,则水面对浮标的吸附会延缓其翻身。

(3)孔雀翎浮标的特点是治“乱”,规避乱层鱼引起的标尖上窜下跳,可是有些人不习惯,总觉得下挫一黑格的动作不够,改成两沉一浮,下挫动作放大了又不是很大,视觉上就容易接受了。用“两浮一沉”的孔雀翎浮标打浮都是调钝钓灵,如两钩无饵调2日、1日半,钓半目或平水,还有人调平水、钓负目,专抓标尖冒出水面的动作,这对普通钓手来说是有难度的。将孔雀翎浮标的一沉改为两沉,利用标脚和贯通标身的玻纤棒重量平衡标身浮力,对于不善于调标和只知道调4钓2的人来说,它的积极意义就是:简化调标,移调4钓2于打浮。 循着浮标的变革之路我们看到:材质更新经历了芦苇、通草、桐木、塑料、孔雀翎、EVD发泡材料和巴尔杉木,已经是山穷水尽,很难找到更好的材料了;以我们日前的认识,流线形的标身造型不可能有大的改变,所谓创新也无非是长短粗细和肩高、肩宽的变化;作为观察鱼讯的标记,标尖的空心和实心以及一半空心、一半实心的“龙凤尾”等等,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浮标功能的作用,但钓手选择什么标尖的浮标是以它认知的鱼情为出发点的,并因操作习惯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倾向。

(原标题:解密 浮标实用技术)


相关热词搜索:解密

上一篇垂钓宝典:台灣釣法簡介--繁体中文
下一篇垂钓宝典:台钓之夜钓调漂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