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为我国名贵经济鱼类。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水系、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水域。但以长江产量最高,最为着名。每年4、5月,性成熟的亲鱼开始由海溯江而上,进行生殖回游 ,形成一年一度的“鲥鱼汛”。沿长江的鲥鱼到达时期不同,如江苏的江阴,是谷雨见鲥鱼,安徽是立夏正当时。江西是端午吃鲥鱼。据说到了湖北鱼即回游去海,而鲜味大减,脂肪甚少,故民间有“来鲥去鲞(谐音)”之说。据说“鲞”已很不值钱了。鲥鱼汛期一般到七月结束。鲥鱼形秀而扁,似鲂而长,色白如银,味极鲜美。古人盛赞和描述鲥鱼进贡的诗词很多,如: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明代诗人于慎行诗:“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江路到长安。尧厨未进银刀脍,汉阙先分玉露盘。”明代诗人何景明:“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能先。赐鲜遍及中(王当)第,孝熟应开寝庙筵。白日风尘驰驿路,炎天冰雪护江船。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筋金盘敢望传。”
鲥鱼不仅肉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钙3.3克,磷21.6克,铁0.21克.
但是,鲥鱼一般捕捞上来出水即死,而天气已热,故保鲜极为重要,过去送往朝廷进贡都必须快马接力,与快舟运送,且需用冰保护,以保证其到达时不变质.从以上诗词中,"六月鲥鱼带雪寒","炎天冰雪护江船"即可知.
诗人谢墉曾将鲥鱼比做西施,诗曰:"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江潮拍案鳞浮玉,夜月寒光掉尾银。长恨黄梅催盛夏,难寻白雪继阳春。”
鲥鱼一般为用网扑捞,亦可垂钓。着名的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桐庐县,过去富春江上游,即盛产鲥鱼。常有钓翁垂钓,一般为500--1000克重。鲥鱼未达成熟时一般鱼嘴没有红点,到达发育生长成熟后嘴上才有红点,更为珍贵。现在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来的自然环境,有些地方已钓不到鲥鱼。扬子江还有人钓鲥鱼,但上鱼率不很高。现在鲥鱼多是人工养殖,鲜美自不如天然,但收获较为稳定。
鲥鱼味道鲜美,食法上也有别于其它鱼类。古书有云:“鲥鱼味美,在皮鳞之交,故食不去鳞”。其实鱼鳞富有脂肪。味道香美,故烹制时都不去鳞。传说过去长江下游一带有钱人家娶新媳妇,过门第二天,婆婆即把一条鲜鲥鱼交给新媳妇去做。婆婆以此来考验媳妇。如宰杀时去了鳞,媳妇的身份立即下降。而有钱人家的女儿出嫁时常自带一个银丝编织的网子,做鱼时保住鱼鳞并把猪油、配料等放在鱼身上,用网裹起来,再行烹饪。如此则婆家对媳妇必另眼看待。以上虽系传说,但说明鱼之珍贵,以及烹饪要领。
鲥鱼烹饪方法一般为清蒸与红烧,而最能保持其自有鲜味莫过于清蒸。但必须是十分新鲜的鲥鱼。常有人清蒸中段,红烧头尾,吃的差不多后所余骨架再做鱼汤,可谓充分利用,也说明其味道之鲜美。鲥鱼做法简介如下:
(一)清蒸鲥鱼:
1、主料:鲥鱼一条或中段。
2、配料:黄酒、味精、精盐、葱段、姜丝,猪网油、玉兰片、水发香菰、火腿片、高汤。
3、鱼宰杀洗净。将其置入器皿中,在鱼身上摆好各种配料,用网油裹起。各种佐料与高汤适量倒入其中。上火蒸约15分钟即可。蘸姜末、醋吃。剩下的骨架可加高汤、醋、胡椒粉做成酸辣汤。
(二)红烧鲥鱼:
1、主料:鲥鱼一条或头尾
2、配料:酱油、黄酒、味精、白糖、葱段、姜片、湿淀粉。植物油、
3、做法:将鱼宰杀洗净。放入锅内热油煎一下。放入葱、姜黄酒,加盖略焖后,加入酱油、白糖、味精、水,烧沸后转小火烧15分钟,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