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提竿有点像足球射门,那么对钓翁来说,“提竿意识强”是钓技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增强提竿意识,使钓者能够从客观现实中引出经验、理论,用来指导自已的垂钓活动,提高提竿的有效率。
所谓“提竿意识”包含提竿前、提竿时、提竿后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及其作出的反映.其中心环节是对提竿时机的认识和掌握。准确掌握提竿时机是个关键.这里且不论鱼的种类、钩的大小、钓饵的品种、坠的轻重、水的深浅。从漂上的反映看大体有这样几种表现:
1.送漂,漂向上升。这是鱼吞钩后抬头、上浮产生的现象。
2.闷漂,漂向下沉。这是鱼吞钩后溜底游去所致.
3.漂移位(或变向),漂不送不闷,只是平行地移动。这是鱼吞钩后原地调转方向,或缓慢地向前、向后划行。
4.漂又送又闷,连续点动、上下抽动或左右颤动。这是鱼吞钩后裹食钓饵牵动鱼线所致。
以上四种现象是基本的.代表了各种淡水鱼吞钩的不同方式反映在漂上的典型动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或轻或重、或多或少、或快或慢、
或断或续等似是而非的变化现象。这说明不同鱼种吞钩方式虽有不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吞钩异常现象。有时也许是鳗、鳝、老鳖、小杂鱼或虾、蟹、贝类在索食。
对鱼吞钩后反映在漂上的几种动态.事先有无明确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提竿意识的强弱。只有认识了的东西才能敏锐地感觉它,否则会形成视而不见、见而不知的情况,不知便不能作出自觉反映.
说到提竿时机,据我的观察不管漂子出现上述哪种动态都应及时提竿,而且宜早不宜迟。特别是漂的动态缓慢连续,及早提竿,上钩率可达90%以上。所谓早,不是提前,不是神经过敏,也不是贸然行动无的放矢,而是看准漂子呈现吞钩动态后,毫不迟疑地立即提竿。我们知道,只要鱼把钩吞入口内,提竿即可钓上鱼.许多钓鱼的书刊都介绍说,鱼吞钩后吐钩前为最佳提竿时机,这毫无疑议。但在做法上有人却认为待鱼“吃牢”、“吃稳”后,迟一点提竿无妨,另有不少人主张,提竿不早不迟为好。殊不知,鱼吞钩时人们可以发现,但何时吐钩那就没准了,谁也难以准确判断,待发现时已迟,后悔莫及.所以说只要从漂上发现鱼已吞钩应立即提竿.另外,人们从观漂到提竿有一系列过程。眼睛看到漂动反映给大脑,大脑指挥手臂,手竹提竿,加上鱼线长度所产生的拖延,都占去一定时间。所谓及早,实际上已经不早了,若再等待“吃稳”、“吃牢”良机很容易错过。
至于有时漂子很快全部送上水面或拉了黑漂,钓者反应不及,提竿迟也钓到了鱼,甚至离开钓位回来钩上牢牢地勾着一条鱼。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无人钓的
鱼塘内,或在索饵徊游期鱼贪食吞钩较猛,咬了死钩的情况下。若以此认为“迟也无妨”、“更有把握”,这是一种误解。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自然水域,鱼少、难钓,很少遇到全送全闷情况。如果钓者提竿意识强,反应敏捷,无须等到送全漂、拉黑漂.
不要顾虑提竿早了会提空竿,无论迟或早,绝对不空提是不太可能的。空提的原因很多,若把钩、饵、小杂鱼捣乱等因素排除在外,就迟早而言,空钩往往不是由于提竿早.而是提竿迟了。甚至可以说,只要观漂是准确的,没有提竿早的问题。只有提竿迟的问题.迟容易形成误,空提的主要原因在误.不在早。要想减少空提,我体会是无误自然少空、误比空更使人遗憾。
及早提竿是建立在准确、细致观漂的基础之上,没有锐敏的观察力很难保证提竿的有效率。从增强提竿意识角度考虑对提竿前的观漂要求是:一要聚精会神,
排除杂念。这正是钓鱼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特点之一,也是提竿意识强的重要标志.观漂不能受左右干扰,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应做到眼不离漂,手不离竿.二要细致观察,能看出一颗漂,甚至半颗漂的动静,对竖漂能看出升降的厘米分化和漂体倾斜度变化。那种粗枝大叶,对漂上出现的微小动态无知,或不以为然、犹豫迟疑都是提竿意识差的表现。三要判断准确,不要把水面小鱼触线拱漂当作鱼吞钩,特别要善于区别风浪摆动漂与鱼吞钩漂动的差异,排除假相,去伪存真.
在提竿意识方面,还应包括自信心、“敌情”观念。钓翁对自己所选的窝子使用的诱饵、钓饵、钩、线和钓技等要了如指掌,充满信心.见到邻近渔友连连起鱼,应泰然处之,排除外界干扰.当产生厌倦、烦躁心情时要及时设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对精神状态要有自控能力。所谓“敌情”观念即钩一入水,就要想到鱼可能来吞钩,即是用空钩试水深,或提竿看看钓饵,也要按提竿要领去做,以防意外跑鱼。这是因为有时贪食的鱼会把空钩吞入口内,或是大一点的鱼吞钩后暂时不动,若忽略了这一特殊的吞钩现象,思想上无准备,漫不经心地把竿拿起往往会放跑大鱼 ,这也是提竿惫识差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