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三类鱼将有自己的“身份证”,市场上的水产将进入标识管理。南方日报记者 卢奕诚 摄
与活禽一样,佛山养殖数量较大的桂花鱼、生鱼和黄骨鱼终于也将有自己的身份标识了。昨日,市农业局和市工商局对外联合宣布,从5月1日开始,佛山将在全市四大淡水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西樵何氏水产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试行水产品产地标识准入制度,以加强佛山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水产品养殖、流通全程记录
根据昨日发布的《佛山市淡水鲜活水产品标识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下月1日起,南海环球水产批发市场、桂江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中南农产品批发市场、顺德大洲水产批发市场等佛山四大淡水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西樵何氏水产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将率先试行水产品产地标识准入制度,对进入试点企业销售的桂花鱼、生鱼和黄骨鱼(学名分别为鳜鱼、乌鳢、黄颡鱼)全部实行附加标识准入。换言之,全市所有桂花鱼、生鱼和黄骨鱼的养殖企业、养殖户的产品,要想进入上述试点企业进行销售,就必须首先登记领取《食用农产品出产地标识(水产品)》。
“实际上,全省已经从4月1日起开始推行水产品产地标识管理,佛山则是根据自身情况、在其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提升。”据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队长薛勇祥介绍,广东省是对鳜鱼、乌鳢、罗非鱼、鳗鱼等重点品种率先实施产地标识全覆盖,佛山则选取桂花鱼、生鱼和黄骨鱼等三个在佛山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水产养殖品种作为试点。
而与《广东省水产品产地标识》不同,佛山的水产品标识除了水产品名、起捕日期、养殖单位和追溯码外,还扩大了监管对象,将监管重点放在了流通环节,包含有收购和销售企业名称、联系方式,以及运输车辆车牌号等标识。“从养殖到收购,再到销售,整个环节都将详细记录,并要做到一塘一标识、一证一品种。而试点企业、销售店铺收取的标识必须保留2年以备主管部门查验”。
而对于环球水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提出的“非本市相关鱼种如何进入市场销售”,薛勇祥表示,只要有《广东省水产品产地标识》也可以进入试点企业。
标识溯源,防病鱼上桌
据了解,该方案将于5月1日统一施行,并设有一个月的“宽限期”,在此期间,对没有执行准入制度的市场经营者、收购者、经营店铺会进行警告和宣传教育,同时仍准许其进入市场。但是,从6月1日起,没有“标识”或“标识”不规范的水产品将一律不准进入试点市场(企业)销售,经营店铺“标识”标准不规范的还将受到相应处罚。
“通过这种水产品标识制度严把‘准入’和‘准出’关口,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使水产品质量监管逐步达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市农业局副局长张新华表示,作为全省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和淡水鱼集散地,佛山近几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较好,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2%-98%之间,水产品饲料抽检合格率更是达到100%,但水产品安全依然不容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常陷入无法追责的尴尬境地。
“我们非常欢迎产地标识管理。”对于这种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此次入围试点的中南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认为该制度不仅能提升佛山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能提高水产品市场的品牌和竞争力。据他介绍,水产品质量问题一般出在药物残留超标和重金属超标上,为防止鱼类感染真菌、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一些养殖户、物流企业会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由于此前缺乏这种标识管理,水产品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经常无法界定,或则只能归咎于水产品销售者身上。
“产地标识制度实行就能清楚地追溯责任,同时能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薛勇祥表示,虽然目前只是对三类鱼、几家市场企业进行试点,但取得成功经验后将会逐步在其他大宗品种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