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学社”:从钓鱼亭走向全临海


2012-07-10 21:48:49  中国钓鱼人网   来源:中国台州网



党员干部上门调解村民赡养老人纠纷(资料图片)
 

  从最初的填埋场,到焚烧发电,再到利用废渣制砖……临海邵家渡街道钓鱼亭村垃圾产业链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与一个学习平台息息相关。
  这个平台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叫“村务学社”。
  年来,围绕解决村务,提高村级党员干部素质,“村务学社”在临海全市范围不断推开并坚持下来。
  日前,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燕先后批示:临海的“村务学社”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对当地的发展和风气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值得在台州乃至全省推广和借鉴。
  “村务学社”与垃圾场的命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临海的城市垃圾同样无法在城中自行消化,急需一个垃圾填埋场。
  钓鱼亭村距离市区不到5公里,且交通便捷,建大型垃圾填埋场自然成了最佳地点。
  “村里土地本来就紧张,哪能挤出空地建垃圾场呢?”
  “垃圾填埋对村里的土质和地下水会有影响吧?”
  由于存在种种疑惑和担心,在村里建垃圾填埋场,引起了很多村民的质疑。但这些质疑声,在一次次学习中,慢慢变成了认可的声音。
  这得益于钓鱼亭村成立的“村务学社”。
  在1989年底,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董吾正提出“学习日”制度。时间定在每月的农历十八,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必须聚一块,围绕村务、党务和全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就民间纠纷和信访隐患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不久,学习会有了自己的名字——“钓鱼亭村务学社”。
  老支书周明初担任组长,负责监督社员的通知、出勤和学习记录。老周回忆起“村务学社”的点滴经历时,感慨不已。他告诉记者,以前,因为自然村分散,通讯落后,在学习会的头天晚上,他都得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通知过去。
  现在方便了,每月农历十八快到时,老周预先发个信息提醒一下,组员就会自觉准时到会。他说,这么多年,也很少有人无故缺席,有特殊情况,他们都会写请假条。
  “村务学社”里讨论的问题,关乎的是村民的利益。在村里建垃圾填埋场,就是在“村务学社”的讨论声中产生的。
  在那年的“村务学社”学习会上,是否在村里建垃圾填埋场引起了党员干部的热烈争论。后来,通过临海市政府和街道的耐心解释,经过专家在学习日的反复讲解,村干部和村民思想逐渐得到统一。
  最终,钓鱼亭村接纳了垃圾场这一特殊的“媳妇”。
  “村务学社”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年,经过多方论证,临海决定投资数亿元,将钓鱼亭垃圾填埋场建成更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不行,垃圾放村里燃烧,那不臭死。”
  “焚烧垃圾对人体有害,我不答应。”
  ……这一次,在“村务学社”上,组员们争论的火药味更浓了,连组长老周也想不通。涉及到家里的半亩橘子,他也不愿意搬迁。
  “继续填埋,还是焚烧,必须做出选择!”说起那场剧烈争论,董吾正把功劳记到“村务学社”上。他回忆说,当时,在街道组织下,“村务学社”增加了多次学习日,一边聆听专家的现场讲解,一边到上海、温州学习,理解垃圾焚烧发电对环境带来的好处。“最后,通过学习,干部思想通了,再做村民思想就有底了。”
  垃圾焚烧厂在争议声建成、投产,于去年正式发电。
  但是,也随之产生了一个遗留问题:焚烧后的废渣该如何处理?
  据了解,目前,发电厂每天烧掉近700吨垃圾,会产生200吨的废渣。
  “今年开始,处理废渣成了学习社议论、研讨的话题。”董吾正说,一开始,临海有关部门让钓鱼亭村再出租15亩地,腾出空地放置废渣。结果,遭到了大家的拒绝。
  后来,有人在学习会上出了点子:可以将垃圾废渣做成砖头,用于建设。
  接着,在经过试验,形成一致意见后,村里向有关部门提出了申请。如果项目可行,村里决定投资70余万元,延伸垃圾产业链。记者在灵江边看到,经过多次试验,试产的砖头正在烈日下硬化,样品也正送往相关部门检测。
  “项目应该能成,不仅完善垃圾的循环经济,也解决村里一部分人就业。”村委会主任周人朋对此信心十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村务学社”破解难题,促进产业发展,化解基层矛盾,钓鱼亭村类似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村务学社”已在临海推广年来,“村务学社”到底都在学些什么?
  村支书董吾正用三个“结合”回答了记者的疑惑。
  他介绍说,一是将学习形式与落实村务结合,即通过座谈、播放电教片、邀请专家面授及外出考察等形式,对党员干部在各个发展时期,培训实用技术;二是将体察民情与民主决策结合,每逢学习日,组员都会就村中最近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拿到“桌面上”讨论,最后形成决策;三是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譬如关于如何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学习会,广开思路,竭力引进六七家企业进村落户,解决村民就业,让失土农民“离土不离乡”。
  “这里成了大家的学习点、充电点和交流点。”邵家渡街道主任赖泽民说,实践证明,“村务学社”能帮助党员干部理清思路,带来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平台。
  与此同时,以钓鱼亭村发端的“村务学社”受到省市领导赞肯和省内外媒体关注,而且不断得以创新推广。
  据介绍,在临海许多乡镇,类似于“村务学社”的“党员学习社”、“村务议事堂”、“民生会客厅”等学用一体的新型载体,发挥党组织的学习传统,正逐步形成党员学习日、村民办事日、村务议事日和集体破难日等村级学习型组织,推进了临海新农村建设。
  记者从临海组织部门了解到,截止到目前,临海已建立了100多个“村务学社”,且每个学社都建立了“民生会客厅”,方便党员干部与群众谈心,开展思想疏导和矛盾调解,进行政策咨询和事务代办等。
  同时,各“村务学社”还专门组建党员服务团,面对面接待群众,及时化解矛盾。“这样以定点、定时、定人的方式,听民声,解民忧,效果事半功倍。”赖泽民说。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仅邵家渡街道,就有30多家“民生会客厅”开展5期200多人次的组织会客活动,为60多名农户解答130个疑问,为群众实地解决了28项实际困难。

(原标题:“村务学社”:从钓鱼亭走向全临海)


相关热词搜索:村务 学社 钓鱼

上一篇垂钓宝典:长江开渔次日渔民捕获“怪鱼” 专家鉴为中华鲟
下一篇垂钓宝典:园博园门票降为20元 游客可以钓鱼骑自行车 图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