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在高山救援过程中未必是最安全的救援工具 了很多的关于救援的讨论,借鉴了其中一些思路,有一些关于救援的想法
文章已经发表在这一期山野
――电影《Into Thin Air》
关于救援
引子
2006年3月3日,意大利都灵举办的第三届滑雪登山世界锦标赛上出现了一次意外的事故:由于积雪很深,坡度很大,运动员在之字形上坡时,横向切割破坏了雪层,导致雪崩,30多名运动员被埋在雪中。在最短的时间内,直升机迅速赶到,路线裁判、雪崩救援犬、专业的搜救人员全部到位。只见,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搜索,雪崩救援犬在雪崩堆积上来回搜寻,200多名救援人员一字排开,使用雪崩探杆,配合信号接收仪(每个运动员要求佩戴信号发送仪),在可疑地点排查、挖掘。很快所有的运动员都被找到,无一死亡,只有两名运动员受到轻伤,最重的一名队员折断了手臂,一名韩国队员扭伤了脚。
2005年夏天,中国的三名爱好者攀登阿尔卑斯最高峰勃朗峰时,由于天气突变,雪深难行,被困在主峰下方的鞍部,进退不得,由于没有携带宿营装备,前景惨淡。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联系了沙木尼高山救援队,在不长的等待后,直升飞机降临,15分钟后他们返回沙木尼,重回人间。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中国,后果不得而知。但是没有如果!
最近,山里接二连三的出事,在网络上看到很多的讨论,也亲身经历了一些救援,在这里想跳出来说几句话。
关于直升机
2005年的冬天透着寒意,11月德阳3名山友魂归田海子,仅仅两个月以后衡阳的两名山友也选择了同样的归宿。在这个冬天里,一群人在山里艰苦攀登搜寻,还有更多的人在各种载体上展开讨论,关于山难,关于救援。
有一个假设总是很眼熟:如果我们有直升机……
在山里,在事故发生的时候,我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地点,搜寻幸存者,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幸存者带离危险地区,进行治疗救护。无疑直升机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它的机动、快捷往往能在事态继续恶化以前,实现救援。
在登山过程中,常见的登山事故有滑坠、雪、冰崩、高山病、掉入裂缝,冻伤,缺氧及过度疲劳造成的全身衰竭等等。其中很多危险,比如雪崩、高山病、衰竭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夺去攀登者的生命,即使拥有直升机,很多时候也只能无功而返。
2005年4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伊根(Dr.SeanEgan)在珠峰南侧攀登时,由于身体不适,从一号营地返回大本营,并继续向下撤离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和恢复,4月29日,在下撤途中,心脏病突发,快得来不及等到救援直升机来临
在欧洲和美国,直升机救援是登山救援的重要形式。在法国沙木尼,高山救援队的直升机在15分钟内可以覆盖整个勃朗峰地区。当我们在攀登的时候,总是能看到直升机在空中忙碌,然后当天报纸上就会登出,哪里哪里有攀登者出现问题和救援的结果。然而这也是建立在阿尔卑斯海拔不高,救援队对山区的地形、气流、风速了如指掌的前提下实现的。一般来说,直升机的高山反应甚至比人严重,顶极的直升机海拔5000米以上飞行也异常困难而危险。低海拔(4000米以下)没飞过的线路也需要几天的线路考察时间,在加上山区气流、地形、风速、雪崩等等因素,直升机的高山救援异常困难而危险。中国幅员辽阔,极高海拔山峰数不胜数,仅仅在西藏,6000米以上的高峰超过3000座,要在如此广泛的区域进行直升机救援,难如登天!直升机并不是万能灵药!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高海拔山难事故日见频繁:
时间 人数 发生地 类型备注
2006 1月2日 2 田海子山 失踪
2005 1月2日 2 四姑娘山 雪崩
2005 4月1日 1死2失踪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二塘沟 雪崩
2005 5月1日 1 启孜峰 高山病
2005 11月3日 3 田海子山 滑坠
2004 5月3日 1 小雪隆包 失踪
2003 5月4日 1 松潘雪宝顶 滑坠
2002 5月5日 1 太白 失温暴风雪中迷失方向
2002 8月13日 5 希夏邦马峰西峰 雪崩
2001 1 太白 坠落
2001 1 轿子雪山和马鬃岭 滑坠
2000 5月 5 玉珠峰 滑坠、失温
2000 5月 1 珠峰 失温 阎庚华单人登珠峰
(此非官方统计,统计数据和情况可能存在出入)
仔细去考虑每一次山难,事故的缘起各有不同,而相应的救援也在开展,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参与其中,救援的规模或大或小,然而成功率却很低,更多的是去处理后事。经历了其中几次救援,感受良多,中国不仅仅需要直升机,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中国需要什么?
面对山难,我们需要的不外乎两点:全面提升每个登山爱好者的理念、技术;建立高效的救援系统。
攀登在中国,近几年以一种井喷的状态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从事这项运动。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桃源仙谷做攀冰培训,就那么一块冰壁下面,有时候会聚集近百人的攀冰爱好者,真是有趋之若鹜的感觉,而在前几年这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不可否认,登山运动在中国只是一项年轻的运动,人们的理念和技术都不成熟。于是在这种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现象言必称“阿式”,对自己的实力认识不足,甚至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去尝试困难的山峰、路线和攀登。分析近几年的山难,很多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我们需要努力的发展中国的登山教育,让人们理解登山作为一项探险运动其中存在的风险;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让人们掌握足够的技术去应对山间遇到的各种情况,处理出现的危险。探险是存在风险的,需要正视探险运动的风险,直升机不是一剂猛药,全面提升国民的探险意识和技术水平才是标本兼治的良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训的意义就在于此。现在国内能提供的系统培训还少之又少,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山间环境多变而不可预见,当环境的改变超过登山者承受的能力,危险就会出现,一个快速高效的救援系统就成为必须。
而且,即便是有了完善的救援和成熟的登山民众,事故甚至是死亡还是会发生的,这正是登山的残酷一面,谁也不能回避这一点。既然选择了登山,每一个登山者需要承担起风险的后果和带来的责任。
登山运动是一项存在风险的运动,严格的培训认证体系,快速高效的救援体系是此运动健康发展的保障。中国的登山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不可回避其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才能促进此运动的快速发展
他山之石
常去日坛攀岩,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来日坛攀岩的外国人,不管爬的多烂,几乎都懂得如何去进行保护操作,而中国的爱好者则只有那些经常攀岩的人才能熟练的进行攀登保护。这是一个小小的差异,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很大的不同。关于攀登,他们先从保护,从安全学起,而我们呢?
登山运动在欧洲、在美国发展了几百年,中间伴随着无数的危险、事故,甚至血的教训在挫折中前行。现在,这项运动获得了民众广泛的认可(在法国,登山运动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普及率排名第四),保持着很高的运动和技术水平,拥有全面系统的登山培训教育系统和快速高效的救援体系。但是他们也是从无到有一步步走过来的,他们做了什么?对现在的我们,将拥有巨大的借鉴和学习的意义。
在美国,孩子们从小就从学校的探险课程中学习安全的观念和基本的技能,记得2002年去美国参加救援大会,有一个讲座就是关于在小学开展户外活动安全课程的内容,这个志愿者组织每年定期在每个小学为小孩子提供有趣而实用的课程。比如,去野外穿越,需要带什么东西,如果迷路怎么办,通过录相的方式进行教学,非常有意思;在法国,每一所小学都拥有岩壁。法国的高山俱乐部为普通的法国人提供各种层次和等级的攀登技术训练,法国的高山向导在国际上拥有很高的盛誉,其认证过程是极为苛刻而困难的,这些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向导,通过自己的工作,将正确的观念和安全带给每一个顾客。
在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地区,登山者在出发之前需要在山区的登山联络点登记备案,麦坚尼的登山联络点安装了可调频多波段收发机,可接收登山者的求救信号,专人24小时留守。在半山设立救护站,配备专业的救援队伍,登山季节长期驻守山区。救援工作由当地的国家公园管理,而资金来源于登山者登记费。在美国各个山区,还活跃着很多救援志愿者组织,他们接受过专门的救援和救护培训,平时做自己的工作,一旦出现情况,就会接到通知,根据个人的时间,自愿赶赴救援现场。在法国,登山的救援是免费的,专业的救援队伍隶属于军队和警察,经费来源于国家,来源于纳税人。
在几十年前,他们也没有直升机,可是那些致力于攀登,致力于救援的先驱们又是如何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使这项运动走到现在的地步?研究这个过程,借鉴的意义巨大。
关于国内救援体系的一些设想
鉴于中国特殊的情况,直升机救援在近几年都不太可能实现。那么关于救援,我们能做什么?
1、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预警和登记
在一些登山热门山区设立前哨登山联络点顶,登山者在进山之前登记备案。这个要求不是强迫性,是登山者为本身和队友的安全自愿把登山计划,队伍资料等备案,以方便救援的开展。
设立紧急情况联系方法(电话、电台)
完善收到求救信息后的紧急应对方案
2、组建救援队伍(专业的,志愿者),进行救援技术、救技术的培训。
3、资金问题
设立救援基金,广泛接受捐赠;谋求政府支持;从登山注册费中分离一部分;被救援者承担费用;
结语
我们热爱这项美丽的运动,我们要更安全、更快乐!一切才刚刚开始,没有齐备的条件,我们一样要去攀登;没有直升机,我们一样要去救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一起努力才能为提高中国的登山水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直升机在高山救援过程中未必是最安全的救援工具 中国钓鱼人网
直升机在高山救援过程中未必是最安全的救援工具
2012-05-22 22:52:39 中国钓鱼人网
(原标题:直升机在高山救援过程中未必是最安全的救援工具)
相关热词搜索:直升机 高山 救援 未必是 最安全 的救援工具
上一篇垂钓宝典:常用的地面对空中救援的求救的地面提示图标[图]
下一篇垂钓宝典:野外急救的几大原则和急救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