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资金不足和巴西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阿根廷渔业发展。首先外国渔船的过度捕捞,导致鱼群数量骤减,如阿根廷无须鳕的捕捞量1998年超出允许捕捞量的73%,导致鳕鱼资源形势严峻。为此,Consejo Federal Pesquero甚至颁布了渔业形势紧急法令。
阿根廷现有渔港12个,其中10个渔港对外开放,它们依次是马德普拉塔、内科切阿、圣克鲁斯和乌斯怀亚等。以马德普拉塔港的卸货量最大,该国一半以上的渔船以此为中心中转,其次为马德林、布兰卡、得塞阿多。1998年,马德普拉塔港口的卸货量占全国卸货量的36%。目前,大宗渔业交易场所正逐渐从马德普拉塔港和内科切阿转移到巴塔哥尼亚的圣克鲁斯和Chubut。
阿根廷渔船上世纪70年代为46艘,80年代增至300多艘,总吨位达10万吨,90年代达500多艘,1995年,有140艘公海拖网船、130艘沿岸作业渔船、129艘冷冻拖网船和200艘沿岸小型渔船;到1998年,海洋捕捞量中,冷冻拖网船只占68%,在公海作业船只占21%、沿岸作业船只占11%。现在,阿根廷近75%的捕捞渔船使用年限超过25年,由于需要高成本的投入,渔船更新很慢,随着鱼类资源大幅减少渔业的经营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经济不景气,阿根廷的渔业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生产经营难以持续的困难。目前,在阿生产较好的主要大型拖网加工船大都是阿根廷与西班牙、德国、日本等合资经营,外国公司控股的公司,他们主要捕捞无须鳕和鱿鱼。
附四、挪威渔业概况
--是一个海洋渔业大国,渔场广阔,资源丰富,主要渔业资源有鳕鱼、鲭鱼、无鳞鱼、沙丁鱼、鲐鱼、鲈鱼、大比目鱼等十几个品种。有捕捞渔船1.3万余艘,渔工2万余人,年捕捞量300万t左右。
附五、韩国渔业
--韩国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韩国地处北纬38°线以南,面积98 477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环海,海岸线绵长曲折(包括1 000多个岛屿长约25 962公里),大陆架宽广(约300万平方公里),且位于北太平洋渔场南边,由于海域的寒暖流交替,十分适合鱼类的生息和繁殖,因此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对发展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其海岸可分成为东海岸、西海岸和南海岸三部分,且各具渔业发展的特色。
东海岸-- 韩国东海岸(日本海)地形险陡,水位最深,最深达4 049米,平均深度1 700米,常年均有寒暖流交替,水温变化从夏季的20℃以上降至冬季的1-10℃。在此盛产狭鳕、鳕鱼、塞氏毛刺蟹(pilumnus sayi)、朝鲜花冠小月螺(lunella coronata coreensis)和鲍。
西海岸-- 西海岸(黄海)平均水深44米,水温从冬季2-8℃逐渐升高至夏季的24-25℃,大部分底质系砂泥质,潮差大,在沿岸中部的海水底层,有常年维持在6-7℃的冷水团,对渔业资源的分布影响甚大,盛产黄鱼、带鱼、鲐鱼、蛤、鲍、龙虾、对虾和美洲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等。
南海岸-- 全年大部分时间有东北流向的暖流存在,但在冬季有寒流从底层通过,致使冷水性的鳕鱼能洄游至jinhee湾产卵。冬季水温很少降至10℃以下,而夏季则达30℃。渔业资源种类繁多,盛产鳀鱼、鲐鱼、牡蛎、贻贝、甲壳类、章鱼、鱿鱼、紫菜等。南海岸和西海岸一样,水深相对较浅,但海岸均较曲折,港湾深邃、海涂广阔,是发展养殖业的天然良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