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确认鲢鱼活动区域、水温、食性如何配饵垂钓。
(一)鲢鱼是上层水域的鱼类,喜群聚游动,对外界声音、抛物、我们人类等似乎不在意。警觉性也比较马虎,比如;窝内钓炸了鲢鱼几分钟又会到窝子内,不像鲤鱼,窝子跑鱼半天不会来。所以鲢鱼好钓。
不就是把饵料按饵水比加好水,打均了,就可以了么!可真要开始动笔写就犯难了;这个过程是比较简单,可接着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用那几种饵来搭配?为什么比例还不一样呢?为什么有时饵要做成那种状态?为什么要那样操作呢?----------??
对于钓鱼人来讲饵料是多么的重要啊!草草的写了,总觉得对不住大家。思来想去还把我对鱼饵料的肤浅认识都说出来,心理才塌实些。先给鱼饵下个定义;广义的讲就是鱼在其生长过程中所吃的所有东西都可称其为鱼饵。
从垂钓的方面来说;鱼饵就是钓鱼人用来诱使鱼吃的东西。这里我没有用‘食物’这个词,因为有时鱼饵可以不是可吃的食物。
鱼饵的种类可分成天然饵、人工合成饵两类。天然饵大家比较熟悉,而且取材方便,效果也不错。合成饵现在市场上种类繁杂,让朋友们用起来真如云端漫步,搞不清方向;再加上各种配方的流传,经常是两眼迷雾,无所侍从。我觉得有必要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首先选对鱼饵才可能钓钓到鱼、钓好鱼。
一、问鱼吃什么哈哈!钓鱼人不是鱼怎么问啊!
----还是有些方法探访到鱼吃什么的。我在《垂钓》杂志上写了一个关于这方面的东西,是我多年总结的一点经验。主要内容是说;找到鱼吃什么要从两方面着手;1、大的筐架是,从鱼的生理需要去找。肉食鱼类要在其生长的水域去找肉食来源。选用相同或相近似的饵。
杂食鱼类,就要依据鱼‘杂’的不同,选用与之相近,但比水域中更高营养含量的‘杂’饵。同时还要了解各种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理需要,大体上选择鱼饵。比如鲤鱼(野生)它从幼鱼到成鱼食物的改变过程是从藻类—浮游动物----高等植物------底栖动物。
同样大鲫鱼对小虾就情有独中。2、从鱼的食物源去探访,无论是什么鱼,在一个时期内,或一个季节内,它所菜食的食物大体上是固定的。朋友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这儿的鱼就爱吃这种饵,别的都不太感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就在于这片水域中这样的饵比较充足,或鱼近期内吃这种饵,鱼已经形成了对这类饵采食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鱼吃什么的线索。例如,我们只给鲶鱼喂颗粒饵料,它很快就会忘掉其肉食本性,而改吃颗粒的。
再加深说一下;我们去不经常有人钓的地方去钓鱼,如果你大胆启用合成饵,可以肯定你钓不过用蚯蚓、小峡虾甚至草叶做钓饵的朋友。这是因为鱼对你这外来的‘名贵’饵根本不认识。它们的头脑可没有人这样灵活,要改变必须要有一段时间。
而你要是到经常有人钓的地方去钓的话,合成饵就会让你凶猛异常。有位钓草鱼‘专家’,他每次钓鱼都要准备10几斤的炮制玉米,先打3、4天窝,而后用玉米粒钓,效果不凡!分析他的钓鱼过程,我们可以从另一面看到,鱼是怎么吃什么的。
3、竞技用饵比较另类,由于囊中羞涩,参加的不是很多,有时只是溜边查看一番。所以只是一孔之见。竞技就要许多人同时在一个不大的池子中钓鱼(国内)。首先是‘老头鱼’、‘糗鱼’它们会产生惧食的条件反射,而且会形成群体‘智慧’,集体来逗食,喷食等来搅乱,造成鱼漂信号混乱,鱼口难找,其实他们还是吃饵的。
另一方面,即使是生口鱼,大家钓一段时间或一场后,除个别人,大家都感觉鱼口明显慢了许多。主要原因就是大家用的饵不同,特别是饵的味不同,造成了鱼味觉的混乱,而失去就饵的积极性。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可以钓好呢?单从饵料方面讲,那些人用的饵肯定是接近这鱼在此生长时期的食物需求,或他们用饵接近于鱼在近一段时期内的主食饵料。是鱼用早就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条件反射吃饵,才把他们送上了领奖台!
二 给 鱼儿做份美餐必须在探访到鱼的口味后,才可以真正为鱼儿做出他们喜爱的美食。比如,把东北菜给南方的朋友吃,他们可能吃几口,就感觉太咸、太腻。而再不动筷了。但要是把东北的山珍,用南方的烹调方法,做给他们吃,他们一定会吃了还想吃的。其实,配制鱼饵也是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再找到相应的材料,精心烹制。或找到象山珍那样的出众的东西,让所有的鱼都喜欢吃,---到目前为止好象还没有这样的好东西呢!
1、寻找做美食的材料。要是满嘴跑火车,那范围可就大了,所有的有机物、一些无机物,都可能成为钓鱼的饵料。要是这样找起来那可就没边了。但是,只要鱼吃,哪怕是铁打,那也是好钓饵,比如钓凶猛鱼类使用的拟饵,就有羽毛的,橡胶的,还有泡沫的,最可气的是那年我看到的,在松花江边,有人竟用红布条系在钩上钓了不少鲶鱼。我们在正常情况下,选用鱼饵还是应该从当地的鱼出发,在鱼生长的环境中去发掘比较适宜的鱼饵,在选用合成饵时,要多打听那里的鱼爱吃哪类东西。要是能知道为什么爱吃就更准确了。然后从你能找到的东西中筛选出相同或相近的,加以组合,精心调制,那鱼不吃才见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