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前后是海钓的最佳时机 大篇幅、重口味


2012-11-11 10:29:08  中国钓鱼人网  



  2005年7月的18日早上8点。5号台风“海棠”在台湾东部花莲登陆后,越过台湾海峡,继续沿西北方向移动,于19日下午17点左右在福建省连江市黄岐半岛再次登陆,一天之后减弱为热带低压,移动至江西、湖南境内。22-23日,时刻关注天气情况的我带着三位新手在洞头列岛和北麂列岛各钓了一天。22日下午就在洞头本岛附近的一个小岛上钓了3个半小时,那次是天文大潮,台风过后3、4天了,小岛的东面迎风位还是浪大流急,边缘还有一条混黄的海水成带状分布。看不清水底的一些情况。和新手一起又不敢撇开他们不管,于是大家挤在一起,在有限的钓点作钓。整个下午,新手们除熟悉了浮游矶钓的基本搭配和投杆操作外,每人还都有几尾鱼钓获,这就非常不错了。23日,我们一行加上四位洞头的钓友共八人到了北麂列岛垂钓。北边的北麂本岛和白牛皮岛等一些岛屿的四周海水还是一片混黄。我们随后转到了南边的关帝岛,洞头钓友们上了岛东面的岬角位,我们上了岛的南面。全部用浮游矶钓钓组,打饵不久下竿,阿波就有信号,鱼不断接着上钩,从上午的9点到中午的11点,两小时内各种鱼疯狂咬钩,上鱼不断,最高潮的时候三人同时中鱼,接连飞鱼。一共钓到了20多尾各种各样的鱼,黑鲷,黄鳍鲷,黄锡鲷,三点鲳等,并且鱼的个体也偏大。当时我和新手们对我们的钓获都感到很满意了,谁知后来结束回到船上的时候,才获悉洞头钓友们每人都有20多尾的鲷类鱼钓获。个人钓获的尾数比我们的总尾数还多。羡慕过后我们面面相觑。

  2004年8月12日晚20时,14号台风“云娜”在我的家乡浙江省温岭市的石塘镇登陆,登陆时的风力超过12级,暴雨倾盆而下,在浙江省内影响范围大,逗留时间长,一度使供电中断,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些养殖户们的网箱受损破坏,漏网之鱼顺水而出,消失在各个海角。劳动成果眨眼之间付之水流,让人痛心。台风过后的第三天,我的一位陈姓钓友打我电话,说在温岭市江厦乡的内弯养殖区内,海岸堤坝上到处有人在垂钓,有些人从没钓过海里的鱼,同样也能钓到很多。一竿一线一钩,没有阿波,简单的钓组挂虾后随便抛下去就有鱼咬,拉上来的都是一斤左右的美国魟鱼或鲈鱼。多者一上午就能钓到20多条。挂了电话后,我猜想这些鱼大半来自于网箱,逃脱的鱼原本就是养殖户们的心血啊!在此拿这个例子当典型来说明,只是想解释下,受台风破坏的影响,网箱中养殖的一些经济鱼类,或多或少地逃匿到海里。这无形中也增加了近岸海洋水体中鱼的密度。我希望这只是个例外的例子,但愿以后这种现象不再发生。

  台风思考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台风前后,海洋里的鱼类活性提高,摄食频繁,容易上钩呢?我想这符合了鱼类生存最基本的本能特征。鱼类是趋温趋氧趋食的。即我们常说的鱼类的三趋,单从这三点来看,台风前,海风吹拂海面,带起浪花,使海洋表面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海水中的溶氧量,使鱼类相对平时更活跃些,更能主动摄饵。台风接近沿海大陆后,引起近岸海洋水体剧烈运动(包括水温变化),海洋变得波涛汹涌,浊浪连天,洋流湍急,奔腾呼啸。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打乱了鱼类平常的生存习惯与秩序。鱼类短时间内不能适应恶劣环境,此时觅食对鱼类来说也是很危险的。台风过后,久雨初晴,风和日丽,一切恢复正常。而这之前,雨水,潮水,风力等相互作用,把陆地上的一些昆虫,残渣,碎屑等冲刷进海里。为鱼类带去了丰富的营养食物。另外,海洋里的一些小鱼小虾等被巨浪打晕打昏,随波漂流,大鱼乘机抢食。这些许许多多已知和未知的因素叠加在一起,相辅相成,造成几天饥饿下来的鱼类饥不择食。在掠食过程中,警惕性下降,凶猛抢食。垂钓时主动摄食咬钩而容易被我们钓获。

  另有资料表明,动物能提前感知到地震的到来。那么鱼类能否提前感知到台风的到来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鱼类有自己所特有的生理结构,内耳和身体两侧各有的一条侧线,除能听到声音,平衡身体外,还感觉到水的流动、振动、压力等。譬如台风前一些原本生活在外洋深水区100米左右的鱼类,偶尔会游到几米深的近岸海域被钓获。相同的鱼种,一些个体大者平常都呆在海底水深处不易钓获,台风前后却改变泳层,上浮至浅水处活动。这些反常现象难道说只是巧合吗?能不能解释为由于台风临近,造成水体剧烈变化,从而引发了鱼类的感知,使其紧张不安甚至恐慌而改变了原有的洄游、摄食、生存等一些本能习性呢?但鱼类的感知到底有多远(台风生成时一般离我们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之外)?这一切具体究竟又是怎么回事?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本人也由于才学疏浅,不得而知。对其成因有待学者、专家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期待能早日解开其中的奥秘。
(原标题:台风前后是海钓的最佳时机 大篇幅、重口味)


相关热词搜索:台风 前后 海钓

上一篇垂钓宝典:海钓钓鱼技巧-十三种海钓钓法
下一篇垂钓宝典:拖钓综合篇--海钓钓鱼技巧常用钓法之一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