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在沟渠野钓的钓鱼技巧3 在精养塘和养鱼池中钓鱼,一般都是采用守钓法效果比较理想,原因是精养塘鱼的密度为钓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证。如果在沟渠野钓也打上一两个窝点轮着钓,恐怕当空军的概率就要大得多,钓不好的理由就是沟渠鱼头稀疏,“守株待兔”的钓法不宜。由于鱼情的不同导致沟渠钓与精养塘钓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此,沟渠钓有着适宜沟渠水情和鱼情的独特钓法。沟渠的鱼头稀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关键是如何能选择一个正确的钓法,针对沟渠的特点,有的放矢拿出行之有效钓法。
沟渠野钓“广种薄收”必须多做窝,过去采取的钓法大多是“跑马钓”,第一个窝点与第二窝点有几十米的距离,甚至几百米。因此有人说传统钓又是跑腿的钓法。从实践来看,用这种钓法针对沟渠十分有效。每一个窝点守上一两分钟,有鱼则守,无鱼则走。或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根据窝点显出是否有鱼的迹象轮流钓。
这样的钓法非常有效,但体力消耗较大,遗憾的是有些身体条件差的人不能适应,尤其是上了一定岁数的老人不宜。原因是一天钓下来,往往走的路很多,运动的时间甚至比守窝的时间还要长。如今有人动了一番脑筋在“跑马钓”上又做了些改进,将“跑马钓法”更新为“走马观星钓”。这种钓法与“跑马钓法”区别不大。
主要是节省了时间,加强了针对性,对有鱼的窝点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对无鱼的窝点不在浪费时间,减少了盲目性,对提高钓获十分有益。如何判断窝点有无鱼存在这并不是件难事,只要往窝点里看上一眼便知一般的情况下,只要发现窝中有鱼星的存在就能感够表明鱼已经进入窝点。虽然其它的水生动物也有可能泛气泡,但是两作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他们可以从移动和静止上来区分。
我们可以根据鱼星判断出除了进窝之鱼的大小,鱼的类别和鱼的数量。除上述的方法,我们也可以从其它的条件来判断鱼的大小,多少、类别。如,水色的透明度和水面上的鱼花,这些都上我们判断鱼是否进窝的依据。
沟渠水大多比较浅,通常在60~90厘米的深,一旦有鱼进窝,水色就会发生变化,或是水表荡起了涟漪,水草晃动等现象,有了这些现象,就等于为我们提供有鱼进窝的信息。不仅可以判断出鱼的大小,还能判断出鱼的多少。
由于沟渠的鱼头稀疏的特点,使用单一的钓法并不能十分的奏效,适时地变换钓法很有必要。特别是在窝点中有鱼星,鱼不肯咬钩的情况下,要积极主动地变战术。利用传统钓使用固态饵的优势,拖拉钩饵增强诱惑力,逗引鱼发现钩饵,直到鱼咬钩为止。
当然鱼情不是不变的,它会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早春的季节,由于受到温差的影响,鱼特别容易上浮。
这时就应该以钓底浮为主。传统钓底浮实际上很好控制的,通常只需要适当地掌握好钩饵入水的时间和从水表到水底的过程,把钩饵始终出现在鱼的视线范围内 给鱼制造发现钩饵的机会。
具体的做法就是钩饵一入水,就使它悬浮在钓点的上方,来回拖拉几次,再让钩饵缓缓地落下,这样做可以扩大所钓鱼种的范围,不但可以钓底层鱼,还可以兼得上层鱼。
05年11月9 日,南京遭遇首次寒流的那天,笔者在郊外的一个过水沟钓鱼。当时想钓鲫鱼,窝也打了不少,钓了一个上午也没有上几条象样的鱼,沟渠边其他的人钓得也不行,我猜测可能是温度影响的原因,于是我利用“走马观星钓”法,只要发现窝点中有鱼星将就沉钩底钓改成悬浮钓,立竿见影地奏效了。咬钩的不仅有白鱼,餐条,还有我想钓的鲫鱼。这一个战术的改变,为我摆脱了当“空军”的尴尬,钓获自然会比其它的人更多些。
笔者钓了多年的鱼,也发现了很多现象,所谓的高手就是他的个人的应变能力强,能够针对不同的水情鱼情适时变化策略,采取不同的钓法,一旦钓法正确,钓饵对路,钓获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本质上讲“走马观星钓” “走马钓”又前进了一步。因为它节约了时间,加强了针对性,减少了盲目性,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