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据地形差别选则钓点。
从惊蛰到芒种,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田野的新绿从尖尖的嫩芽逐渐伸展开,在不经意间已经肆无忌惮的连成一片,那直指苍穹的草尖绿色,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爬上了树梢,绿满枝头,映衬的湖光山色一片碧绿。在这“艳阳映碧水,春风拂柳醉”的迷人季节,也正是钓友们踏青出钓的好时机。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在深水中越冬的鱼儿便会争先恐后的追风逐浪游向浅滩——游到水温相对较高的水域嬉戏、觅食、并完成后代的繁衍。由于这个季节鱼在水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段时间垂钓要根据地形差异选择钓点就显得尤为关键。
1、根据岸边地形选位。
“春季多南风,背阴朝阳晒睡翁”。因此在仲春到夏初这段时间垂钓,无论江河湖库,都要尽量选择水域的北岸和东岸的向阳处,如果在北岸或东岸有湾子、死河叉等与大水面相连的局部小水域,则堪称此季垂钓的首选位置;其次是进水口或生活废水排入口附近的浅滩处;在江河湖库等大水面垂钓,滩有大小、深浅之分,有大滩不选小滩,有浅滩不选深滩(当然,浅滩的浅也是有限度的,要以适宜为最好),有浑水滩不选清水滩,有亮水滩不选水草滩——这一点是这个季节与其它季节的根本不同,很多钓友都知道“钓鱼不钓草,等于瞎糊跑”的钓鱼谚语,但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因为正是多种鱼的繁殖季节,甩籽的鱼相互追逐着在草滩或草边游蹿、翻腾,“噼里啪啦”看起来很热闹,却很少有鱼吃钩,即便是偶尔有吃钩的,但真正的钓鱼人似乎也不应该钓获正在繁殖后代的鱼儿,而不甩籽或已经甩过籽的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在无草的亮水滩游动觅食,可放心垂钓,若偶尔钓上了一条“满腹经纶,尚未贡献”的雌鱼,建议小心放生,说不定那一天蒲松龄笔下那美丽的“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就会因你的好生之德而光顾菩萨心肠的人。
2、探测水底地形选点。
在选好了钓位之后不要急于打窝,要先装配好漂、线、坠,反复探测预定钓点附近的水底地形,探测范围要尽可能的大一些,根据探知的水底情况选择出相对理想的钓点。根据水底地形选择钓点的方法是:要选择水底有沟、坎、斜坡、面积在一平方米以上的凹陷处等,特别是在大面积浅滩中找到到滩中凹和沟是最理想的钓点,关于选择滩中凹这一点,我在“一夫垂钓博客”中的多篇文章里都曾经提到,而且说的也很详细,哪怕是水的深度只相差二三十厘米,甚至是只有10厘米左右的差距时,滩中之鱼都很有可能会集中在这个“凹”中,特别是鲤鱼,最喜欢滩中的凹、沟、斜坡等处。要注意的是:凹要有一定的面积,沟、坎要有一定的长度,不能仅仅是在一个很小的点上有深浅差距。比如把饵钩打在如碗口大的小深窝内反而会钓不到鱼。还有一种情况觉得有必要说一下:有时在钓点的水底,有一个隆起的小丘,面积很小,隆起部分可能只有10——20平方厘米甚至更小,当饵钩落在这个小丘的四周时漂只能露出1目左右,而每当饵钩落在这个隆起的小丘上时,漂就能露出4-5目,这个小丘与周围的差距只有几厘米,但就是这几厘米的差距,只要你能让饵钩准确的落在隆起的小丘上,窝中有鱼就会很快吃钩。但如果隆起部分的面积过大反而没有了这种效果。遇到面积相对较大的高低不平的水底时,钓鲤鱼要钓坎下,若以钓草鱼为主时就要钓坎上。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有兴趣的钓友不妨试一试,效果差距非常明显。
3、人为改变水底地形。
有时我们在河流垂钓,既没有湾叉,又找不到凹陷的岸,水的流速根本就立不住漂,这种情况手竿垂钓时,可以在水中插几根树枝,不想下水可以在树枝上绑上石块等重物丢进去,然后再弄几小捆草加上适当的重物扔在树枝的上游一侧,上层再扔些浮草进去,树枝挡住草就形成了一道组织水流的屏障,在树枝的下游一侧就会形成一个回水湾,不仅能立住漂,还可以聚鱼,在这个人为制造的钓点打上窝垂钓就很不错。有时在水库或者池塘垂钓,钓点的位置和水深都很适宜,就是水底很平坦,既没有沟坎,也没有斜坡,即使打了窝也很难聚住鱼,如果是距离较近,自己经常能够光顾的水域,可以带几个红色的方便塑料袋去,到了水边之后在塑料袋子里装上土,然后扎紧袋口